近日,“鬼秤”相關話題在輿論場熱度居高不下。“小計量”里有“大民生”,是衡量民生幸福的指標之一,放在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更關乎一座城市的良好形象與營商環境。“鬼秤”屢見不鮮,直接損害消費者權益,擾亂市場秩序,破壞公平競爭,影響嚴重的甚至對一座城市形象造成長久的負面損害。
對滁州來說,外地之失,可以為鑒。從法治建設、信用建設、社會監督等方面同向發力,讓“公平”砝碼更重,以“公平之力”讓“鬼秤”在滁州市場無容身之地。
法治力量是整治“鬼秤”的重要基礎。維護好良好市場秩序,首先應秉持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理念上來。商家使用“鬼秤”,主要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規定,這就提醒相關職能部門,既要在事情發生后,依據相關法規迅速處理處置,同時也要按照法律賦予的職責,把更多的精力落到市場監管上,依法強化日常監管、常態執法,讓商家不敢有用“鬼秤”的想法和“鬼秤”生存的空間。
打擊“鬼秤”信用懲戒不可或缺。業無信不興。我們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目的就包括樹立公平與誠信這一良好市場秩序的基石。“秤”里有“鬼”成為常態,劣幣驅逐良幣,毀了商家誠信、市場信譽、城市美譽。對待使用“鬼秤”商家,就需要用好信用的懲戒力量,明確行為邊界,讓商戶都能明白“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營造誠信市場環境。
杜絕“鬼秤”離不開社會各界監督。“鬼秤”為何屢禁不絕,部分原因在于“鬼秤”技術不斷精進,導致有商家存在僥幸心理,認為不會被發現。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消費者,遇到“鬼秤”時,要積極向職能部門舉報,依法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也避免他人“入坑”。相關職能部門和市場管理部門,要在完善“公平秤”等硬件設施的同時,在日常宣傳上發力,講透使用“鬼秤”罪與罰,引導商戶牢固樹立“誠信計量、公平交易”理念。
小小的一桿秤,一頭連著商家,一頭連著消費者。我們期盼所有商家都心有坦蕩,讓這秤砣稱出誠信、稱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