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2023年,我市全面深化用地審批制度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多舉措強化部門聯動,加大基礎設施、高新產業等重點項目用地保障,全年獲批各類建設用地312個批次(項目)、總面積65017畝,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要素支撐。
規劃引領,部門聯動。我市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雙向”聯動,高效管控。“縱向”縣市聯動,對規劃期內擬建的各類重點項目進行分類、排序,積極將S10揚州至淮南高速滁州段、G0323濟寧至合肥高速鳳陽至定遠段、滁河防洪治理工程、瑯琊山抽水蓄能電站二期等5大類、298個重點項目列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重點項目清單和“一張圖”管控;“橫向”部門聯動,加強自然資源與交通、水利、發改(能源)等部門協調,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引導編制了45個行業發展專項規劃。同時,開展了872個行政村的村莊規劃編制,為規劃項目建設預留空間,確保項目發展用地。
強化會商,跟蹤保障。我市堅持要素保障周五會商機制,強化多部門協調聯動,每周調度、月月通報,重大項目用地建立綠色通道,由專人對接項目、專人跟蹤服務。2023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共參與項目會商33次,發出工作提示函18份,印發有關嚴格建設用地備案、規范征地公告公示的通知9個;辦理各類重點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37個、總面積44909畝,有力推進了一批單獨選址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全年已獲批各類建設用地312個批次(項目)、總面積65017畝,高效保障了北沿江高鐵滁州段、寧淮鐵路安徽段、明光通用機場、滁合高速、來六高速施官服務區、施集(瑯琊山)互通等重點項目落地。
聯合審查,提質增效。我市高度重視項目用地批前介入、批中批后監管。在項目用地預審階段,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項目規劃選址,與交通、水利、林業、生態環境、安全、文旅等部門建立聯合審查機制,從2023年10月起,規范開展了8個項目、6682畝用地預審規劃選址綜合論證。在用地報批階段,會同林業、人社、財政等部門開展聯審聯辦,不斷優化報件組卷初審、技術復核、會簽審批等流程。對省政府委托用地審批,完善制度,規范審查。同時,對重點項目建立“綠色通道”,專人指導,“即來即審”。2023年,全市委托審批各類建設用地報件220個批次、面積43131畝,及時保障了頂山-汊河、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基礎設施、天合儲能、中潤光伏等一批重點項目用地。 (王 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