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2024年1月22日4版)
來來往往的大街小巷,城市運行狀態一覽無余;校園走廊,孩子們嬉戲奔跑的身影盡收眼底;市區道路,“智慧”城管實時在線,對非機動車違停說“NO”……在安徽滁州,智慧的觸角正在延伸到城市各個角落,融入百姓日常。智慧城管、防溺水、平安校園等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讓城市變得更“聰明”,生活變得更美好。這其中,“城市大腦”智慧中臺功不可沒。
以“智”促“治”城市管理更高效
“以前非機動車道上經常亂停亂放,現在看著舒心多了!”銀花農貿市場位于滁州老城區,人流車流較為密集。最近,市民楊女士欣喜地發現,家門口正悄然發生著變化。近日,記者在滁州市南譙區走訪看到,街頭巷尾秩序井然,非機動車輛整齊停放,街面違規經營行為大大減少。“視頻監控一旦采集到違停行為,轄區的巡查人員就會立即趕到現場處置。”南譙區銀花街道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介紹。原來,這得益于滁州“城市大腦”智慧中臺的建設。
依托AI視覺分析算法這一“火眼金睛”,滁州市進一步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借助視頻監控自動識別抓拍,實時發現城市管理告警事件,彌補人工巡查方式的不足,推動城市管理由傳統“人防”向智慧化“人機協防”轉變,大大提升執法能力和處置效率。目前,智慧城管場景主要包括市容垃圾清理、街面違規經營、沿街晾曬、非機動車違規停放等12類事件發現,告警信息通過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及時推送至城管相關部門,讓不文明現象“無處藏身”。
科技力量的“加入”,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精準預警。據了解,智慧城管場景根據事件坐標和權責清單自動派發給對應網格員處置,極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目前,滁州依托“城市大腦”視頻共享交換平臺,整合政府、社會監控資源10.5萬余路,借助已整合視頻資源,運用AI視覺分析算法,實時監管、推送城市類告警事件共計6687次。智慧城管場景的深入推進,讓城市煥發新顏,群眾滿意指數不斷提升。
精準防溺水、構建平安校園
呵護“少年的你”
當夏季氣溫升高,湖畔、水庫等地成為市民特別是未成年人納涼避暑、親水游玩的去處,溺水風險也隨之而來。如何運用科技手段,防止溺水事件發生?
“你看,這里有人走進了監控區域,智慧中臺通過算法進行識別,產生的安全告警事件通過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實時推送至教體局、應急局、水利局、屬地社區等相關單位。”記者看到,此時大屏幕上顯示的是滁州明湖公園附近的實時畫面。當有人靠近水域時,平臺立即用紅色方框將該點位標出,發出告警信息,由防溺水網格員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勸導當事人離開,實現溺水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
據了解,滁州市整合重點水域周邊監控視頻資源1100余路,可適用視頻監控265路,借助智能視頻識別分析,智慧中臺對游泳、垂釣、捕撈、人員靠近水域等行為自動感知,累計產生告警信息共1200條。依托“城市大腦”建設成果,滁州市實現水域安全全天候智能化管控,整合政府部門、社會等各方力量,配備百名防溺水網格員,推動防溺水全過程閉環管理,形成聯防聯治的治理格局。目前,已成功預警并處置各類告警事件631例,2023年全市學生溺水事故“零”發生。
“我校學生有四千多名,上下學時間段學校門口車輛和人員聚集,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在校園安全方面,智慧中臺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滁州市永樂小學吳開路主任告訴記者,課間休息時,在教學樓上下樓梯口、走廊和連廊的轉角處,孩子們奔跑玩耍時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智慧中臺以校園內部視頻監控為基礎,對校內重點區域、重點路段的突發安全事件進行自動發現和預警,實現校園安全智能防控。
依托AI視覺分析算法,智慧中臺針對校內人員摔倒、攀爬欄桿、聚集等行為實時監測,告警信息通過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推送給學校安防管理人員,進一步筑牢校園安全防護網。截至目前,智慧中臺接入全市校內視頻監控資源共1780路,在“永樂小學”“實驗小學”展開試點,聯動校園安保人員處置告警事件581起,讓平安校園智能預警建設呵護“少年的你”。
城市更“聰明”
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走進滁州市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智慧應用場景系統大屏上密密麻麻的數據不斷更新,實時顯示著城市道路、水域、校園等不同場景下的告警處置情況。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演示,智慧中臺產生的告警記錄推送到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后,由一線網格員進行認領,并迅速趕至現場。前后用時不到10分鐘,便將告警事件進行了結案處置,提前消除了風險。
如今,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作為當下城市建設的聚焦點,已然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新趨勢。滁州市深入貫徹“數字中國”“數字安徽”戰略部署,圍繞全省一體化數據基礎平臺建設布局,高標準建設“城市大腦”智能視覺分析底座,通過“一個大腦感知亭城、一個模式精細治理、一個平臺協同指揮”,開啟數字滁州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雙向賦能的新格局。
滁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柏春艷介紹,相較于傳統人工巡查方式,智能視覺分析平臺的應用極大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通過創新應用“算法一條街”、防溺水視頻智能預警、校園安全實時監測等場景,實現非機動車違停、街面違規經營等54類城市治理事件自動感知、實時推送,形成“事前預警、事中處置、事后溯源”的全閉環處置流程,推動城市治理更全面、更精細。
目前,滁州市匯聚整合全市已建設的公共安全視頻資源,將遍布全市的監控攝像機轉化成智能感知“神經元”,通過實時視頻流數據全面感知城市運行狀態。作為“一個大腦感知亭城”的核心部分,智慧中臺建成需求多樣、快速靈活的場景算法倉,實現對城市治理事件的分析研判,已初步建成智慧城管、平安校園、防溺水預警、生態環保、智慧政務等領域專題場景,序時推進重點場所管控、養老照護等專題場景。
“城市大腦”善思考,建立在廣泛的信息共通、數據共享之上。近年來,滁州市統籌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三融五跨”,打破數據壁壘,讓海量數據更好地轉化為洞察力、生產力、決策力。目前,智慧中臺已實現向城管局、教體局、文旅局、水利局、民政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能力開放共享。
從市井生活到城市治理,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滁州“城市大腦”智慧中臺正成為智慧賦能城市治理、助力亭城美好生活的生動寫照。未來,將為滁州繪制更豐富、更便捷的智慧生活圖景。
通訊員 夏國青 劉賀賀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 任逸瑋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