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1月16日4版)
大街小巷車水馬龍、人流如織,城市運行狀態一覽無余;校園走廊,孩子們嬉戲奔跑的身影盡收眼底;市區道路,“智慧”城管實時在線,對非機動車違停說“NO”……在滁州市,隨著“城市大腦”智慧中臺的建設,智慧的觸角正在延伸到城市各個角落,融入百姓日常。
“以前非機動車道上經常亂停亂放,現在看著舒心多了!”銀花農貿市場位于滁州市老城區,人流車流較為密集。最近,市民楊女士欣喜地發現,家門口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在滁州市南譙區,街頭巷尾秩序井然,非機動車輛整齊停放,街面違規經營行為大大減少。
“視頻監控一旦采集到違停行為,轄區的巡查人員就會立即趕到現場處置。”南譙區銀花街道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介紹。
目前,滁州依托“城市大腦”視頻共享交換平臺,整合政府、社會監控資源10.5萬余路,借助已整合視頻資源,運用AI視覺分析算法,實時監管、推送城市類告警事件共計6687次。智慧城管場景的深入推進,使街面違規經營、沿街晾曬、非機動車違規停放等12類不文明現象“無處藏身”,讓城市煥發新顏,群眾滿意指數不斷提升。
走進滁州市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智慧應用場景系統大屏上密密麻麻的數據不斷更新,實時顯示著城市道路、水域、校園等不同場景下的告警處置情況。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演示,智慧中臺產生的告警記錄推送到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后,由一線網格員進行認領,并迅速趕至現場,前后用時不到10分鐘,便將告警事件進行了結案處置,提前消除了風險。
“相較于傳統人工巡查方式,智能視覺分析平臺的應用極大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滁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柏春艷介紹,通過創新應用“算法一條街”、防溺水視頻智能預警等場景,實現非機動車違停、街面違規經營等54類城市治理事件自動感知、實時推送,形成“事前預警、事中處置、事后溯源”的全閉環處置流程,推動城市治理更全面、更精細。以精準防溺水為例,滁州市整合重點水域周邊監控視頻資源1100余路,配置可適用視頻監控265路,借助智能視頻識別分析,智慧中臺對游泳、垂釣、人員靠近水域等行為自動感知,累計產生告警信息1200余條,已成功預警并處置各類告警事件631例。2023年,全市學生溺水事故“零”發生。
目前,滁州市匯聚整合全市已建設的公共場所視頻資源,將遍布全市的監控攝像機轉化成智能感知“神經元”,通過實時視頻流數據全面感知城市運行狀態。作為“一個大腦感知亭城”的核心部分,智慧中臺建成需求多樣、快速靈活的場景算法倉,實現對城市治理事件的分析研判,已初步建成智慧城管、平安校園等領域專題場景,并將推進重點場所管控、養老照護等專題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