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五度工作法”推深做實“企盼我辦”,確保政府“辦的事”精準對接企業“盼的事”,努力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企業有期盼 我們努力辦”
“昨天向企業服務中心反映生產用電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和供電公司下午到場與我們現場協商供電方案,供電公司今天就開始施工了,真是幫到企業心坎上、暖到企業心窩處了。”日前,安徽凱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行政經理唐宇激動地對記者說。
安徽凱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輕量化零部件項目總用電量大,預計一二期總負荷達10000KVA,廠區線路無法滿足項目投產用電需求。滁州市企業服務中心立即對接來安縣企業幫扶中心,經與來安縣規建、供電等部門現場查看,迅速為企業確定供電施工方案,并搶抓施工時長將施工期壓縮了近一個月,廠區生產線已正常作業。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近年來,我市聚焦企業“急難愁盼”事項,狠抓助企紓困,開展“為企優服務提升年”等活動,以走訪調研“挖深度”、政策宣傳“提準度”、訴求辦理“見速度”、要素保障“求力度”、跟蹤評價“拓廣度”“五度工作法”推深做實“企盼我辦”,確保政府“辦的事”精準對接企業“盼的事”,持續擦亮“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
我市創新建立“深入聯企、深度助企”“領導干部包保”等8項工作機制,1300余名包保干部按照“四看”“五問”要求,即看生產車間、看產值及稅收、看科技創新、看生產安全;問生產經營、問困難訴求、問計劃安排、問營商環境、問意見建議,面對面傾聽企業意見建議,宣傳解讀惠企政策,幫助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今年以來,深入走訪企業2.2萬余家次,辦結訴求3838件。“根據產業類別、規模產能等重點標準為企業‘貼標簽’,建立企業‘數據庫’,動態更新企業負責人和法人信息庫,‘點對點’精準推送適配政策信息‘大禮包’超15萬條。”
市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許興業告訴記者,圍繞“八大產業鏈”定期梳理分析企業高頻共性需求,推出涵蓋項目申報、減稅降費、政策獎補等69項惠企政策的“小紅書”。優選相關部門、領域專家和各級涉企部門業務骨干,組建政策宣講、專業技術、要素保障等6個專業服務團隊和48個專業服務企業團隊,定期赴重點企業開展“一對一”政策輔導,提供“個性化定制”精準服務。
我市還建立“1+8+N”早餐會模式深化早餐會制度,頂格傾聽、頂格推進、頂格辦理企業訴求,打包化解產業鏈企業“急難愁盼”。自2021年4月開始,企業家早餐會共舉辦了29場,為企業解決問題322件。在今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企業家早餐會上,成功推動嘉遠微車、多利汽車科技兩家企業開展合作,助企獲批融資800萬元。為進一步提升企業訴求辦理質效,市企業服務中心研究出臺《滁州市企業訴求“一口”收辦、閉環管理工作機制》,建立問題分層分級辦理機制,簡單問題“即時”辦理、一般問題“限時”辦理、復雜問題“會診”辦理,探索減溝通次數、減工單流轉、減辦理時長的“三減”訴求辦理閉環運行機制,強化24小時快速響應,清單化、閉環式歸集辦結企業訴求4952件。
“非常感謝政府搭建了這樣一個交流平臺,這個對接會很實在,給我們這些上下游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合作機會。”鴻創新能源采購總監任嚴標說。“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企業服務中心聚焦八大產業鏈,在全市范圍內收集企業供需信息,先后組織開展了建材行業、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光伏電池與特種氣體、健康食品、新能源電池等“鏈上亭城”產業供需對接系列活動,發布供需信息280余條,惠及200余家企業,合作項目資金近5億元。除此之外,我市緊盯企業“全生命周期”,繪制企業在招商期、落地期、發展期三個發展階段的需求圖譜,開展“萬千百十”要素保障主題活動,組織線上線下招聘對接會、銀企對接活動近2000場次,解決制造業企業用工10.5萬人、融資394.29億元,以出讓、“騰籠換鳥”等方式為工業企業供地1.86萬畝。
市企業服務中心還建立跟蹤回訪長效反饋機制,全面了解問題后續解決情況和企業滿意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市、縣級企業服務中心運用通報、調度、提醒等方式,推進長期掛號、久拖不決問題解決,并適時提交市效能辦、市政府督查室掛牌督辦。今年以來,工作組回訪企業796家,推進辦結問題312件,企業滿意度100%。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城市的‘軟實力’和長久競爭力。”許興業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深做實‘企盼我辦’,暢通訴求直達機制,切實做到企業有期盼我們努力辦,推動營商環境從‘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