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黃中旭 全媒體記者呂靜遠)今年以來,我市堅持統籌宏觀調控需要,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優化政策組合工具,集中財力辦大事,在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上加大投資,助力民營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截至7月底,我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18億元,全行業稅收實現210.5億元,增幅37.4%,其中工業類增長達83.9%。
創新賦能,惠企資金精準助企。統籌上級新興產業扶持資金4000萬元,支持企業超50家,覆蓋九個類型。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低成本、模塊化、系統化。引導民營企業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提升產品質量水平。支持民營企業加大生產工藝、設備、技術的綠色低碳改造力度,加快發展柔性制造,提升應急擴產轉產能力,提升產業鏈韌性,常態化梳理惠企政策清單,精準及時兌現獎補資金。
雙輪驅動,金融財政協同發力。建立產業鏈金融服務“1+1+2+N”機制(一個主辦行+一個鏈屬企業+兩個部門+N個產品),創新“主辦行+鏈主企業+鏈屬企業”的“一鏈一行多企”批量化對接模式,累計向企業授信208億元,36家企業獲貸83億元;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國調戰新基金和15億元的皖能碳中和產業并購基金,現A股上市光伏企業1家、培育擬上市光伏企業4家。
清障破壁,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鼓勵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培育一批關鍵行業特色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創新能力強的特色產業集群。加大政府采購新產品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產品迭代應用,解“燃眉急”筑“發展基”,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