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持續深化“一改兩為五做到”,多舉措強化交通、水利、能源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全力提升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截至6月底,全市已完成21個重點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總面積20017畝;明光通用機場、S14滁州至合肥高速公路滁州段、北沿江高鐵滁州段等7個單獨選址重點項目用地獲批,總面積6700畝。
深化要素保障會商機制。我市拓展要素保障周五例會會商機制,強化部門協調聯動,建立重大項目用地保障綠色通道,用最快的速度讓最好的項目獲得最優的資源要素保障。今年1到6月,我市先后完成9個交通類、5個能源類和7個水利類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總面積20017畝,其中已獲批面積17823畝,占比89.0%,有力推進了G3京臺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滁州市段)、施集(瑯琊山)互通立交、來六高速公路施官服務區等項目前期工作。
硬化占補平衡保障措施。預下達2023年度全市新增耕地1.44萬畝(含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2700畝)目標任務。不斷優化補充耕地指標管理,采取市域內有償調劑和縣域自主保障等方式,確保落實建設項目耕地占補平衡。我市還通過上調補充耕地有償調劑費標準等措施,極大提高了各地補充耕地的積極性。今年1到6月,全市完成22個城市批次和單獨選址項目落實耕地占補平衡,面積5742畝(含水田4005畝),累計撥付有償調劑費2.88億元,高效保障了G328城郊至定遠池河段一級公路改建等重點項目用地報批。
強化委托用地審批監管。我市主動接受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2022年度省政府委托用地審批“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分別抽查我市各10個批次(項目)用地報件,委托審批評比結果位居全省前列。對檢查反饋的問題,我市舉一反三,積極組織整改,進一步規范用地審查報批。今年1到6月,全市已獲批各類建設用地152個批次(項目)、面積33507畝,全椒路公園、蘇滁清流河右岸除險加固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 (王 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