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雅
吳亞雅,女,1990年8月生,定遠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辦公室主任。吳亞雅利用200余個周末休息時間下鄉240余次,走訪全縣現存118位老戰士,通過錄音、錄像等方式采集老兵口述資料、照片、軍物品等史料,整理并建立“口述戰爭老兵檔案庫”,拍攝現存老兵生活影像紀實,致力搶救散存民間的抗日題材檔案。她關愛英雄先輩,幫助老兵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積極宣揚紅色文化,牽頭設立定遠縣退役軍人榮譽墻“國危赴戰場”,展示先輩們的家國情懷、榮譽勛章,并義務講解,累計接待學生群體2600余人次,社會團體1500余人次。吳亞雅本人獲評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信息宣傳先進個人、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個人、滁州市“月評十佳”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拾珠”志愿服務項目獲評第六屆全國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第六屆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和時間賽跑 奮力搶救老兵口述資料
忙,是吳亞雅的常態。2019年4月以來,她不是在尋訪老兵的路上,就是在辦公室加班整理資料,媽媽和婆婆都心疼地說:“你少加點班多休息,你看你瘦的。”吳亞雅卻說:“我采訪的老兵已經有幾位先后離世了,如果我慢一點,他們可能等不及。”
她發起“拾珠”志愿服務項目,牽頭志愿者們一起整理建立定遠縣“口述戰爭老兵檔案庫”。每周她要提前瀏覽重點優撫對象花名冊、比對信息采集系統,擬定計劃表和進度表;放棄了200余個周末,經常連續幾個月沒有休息過一天,下鄉尋訪240余次,奔波1000余公里,足跡遍布定遠縣19個鄉鎮,70余個行政村,走訪現存抗日、解放、抗美援朝戰爭老戰士118位,通過錄音、錄像等方式采集老兵口述資料、書信、照片、軍物品等史料,整理并建立“口述戰爭老兵檔案庫”,拍攝現存老兵生活影像紀實,并形成近10萬字的歷史資料,致力搶救散存民間的抗日題材檔案。“亞雅真的很拼,她慢性胃炎很嚴重,采訪基本上趕不上飯點,她只能帶著胃藥和一點糖果、餅干應急。”同事樊順琴說。
以傳承為底色 薪火同行宣揚紅文化
“我們記錄了那么多英雄先輩的故事,一定要讓大家都能知道。”吳亞雅說。她牽頭設立定遠縣退役軍人榮譽墻“國危赴戰場”,葉樹朋、朱朝坤等12名戰爭老兵的照片及其軍物品出現在這里,展示先輩們的家國情懷、榮譽勛章,累計接待學生群體2600余人次,社會團體1500余人次,向他們講述先輩們在革命戰爭中的故事,觀看尋訪老兵的紀錄片,閱讀當年老兵們的家書,從紅色歷史中重溫家國情懷。
她將近五年的尋訪視頻素材凝練成1個多小時的《重拾遺珠 彪炳歷史》紀錄片,宣傳紅色歷史。她還堅持發動定遠縣“滿天星”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以老兵“口述檔案”為內容進行紅色宣講。
一心辦實事,讓英雄先輩老有所依
在觀看抗美援朝老兵洪興源的舊物時,吳亞雅發現老人僅有一張被灰色手絹仔細包起來的模糊1寸照片,是老人給自己準備的遺照。她強忍住淚水,向單位申請為老兵拍攝遺照,局里十分支持她,讓她把照片連同紀錄片、記錄稿一起贈送給老兵及其家人做紀念,這份禮物盒將長久地慰藉老兵的家人。2021年6月28日上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辦公室接到了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兒子的來電,電話接通他哽咽道:“我父親上周去世了,要不是你們上個月來采訪他、給他拍了遺照,這次(葬禮)我們連一張像樣的照片也拿不出來。我想給你們說聲謝謝。”
吳亞雅在走訪中發現有34名老兵是失能半失能或獨居,她在了解核實后,向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為34名失能、獨居老兵購買了居家養老服務,向縣醫保局申請為39名老兵提供醫療救助13.288萬元;同時向縣住建局申請維修基金為12名老兵維修了住房;疫情防控吃緊時她也親力親為,為外出不便的老兵送去購置藥品、生活物資。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加強軍史學習教育,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強化戰斗精神培育。” 吳亞雅和“拾珠”的志愿者們會繼續奔跑在尋訪的道路上,將老兵口中波瀾壯闊的歲月記錄下來,用偉大的抗戰精神,激勵人們在觸摸歷史中獲得力量、傳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