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牽頭組建“滿天星”志愿服務隊,發起“拾珠”志愿服務項目,拍攝現存老兵生活影像紀實,致力搶救散存民間的抗日、“兩參”題材檔案,為家國寫信史,為老兵銘榮光。她就是定遠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吳亞雅,先后獲評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信息宣傳先進個人、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
以擔當為本色,奮步疾蹄搶救活檔案
定遠縣作為革命老區、兵員大縣,現有退役軍人2萬余名,在冊在鄉老復員軍人1371名。
2019年4月,一位參戰老兵過世,老兵的兒子來到定遠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辦理喪葬補助時悲慟大哭,“以前他老愛和我說他打仗的事,我都沒好好聽,現在想聽也聽不到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吳亞雅意識到搶救散存民間的抗日、“兩參”題材口述史的緊迫性。
吳亞雅隨即梳理現有的重點優撫對象花名冊、比對了信息采集系統,分類梳理出定遠縣現存農村籍老兵信息并制定了活動方案。很快,便有了“拾珠”志愿服務項目。
吳亞雅定期組織志愿者走訪全縣現存抗日、解放、抗美援朝戰爭老戰士118位,通過錄音、錄像等方式采集老兵口述資料、書信、照片、軍物品等史料,整理并建立“口述戰爭老兵檔案庫”。截至目前,“口述戰爭老兵檔案庫”已經記錄56名農村籍老復員軍人、58位“兩參”老兵事跡,其中年齡最大已經101歲高齡了。
以尊崇為特色,同頻共振關愛老英雄
“我們開展‘拾珠’志愿服務項目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大家認可尊重老兵,從而關注關愛老兵。”吳亞雅說。
結合“拾珠”項目影像資料,吳亞雅向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申請為其中34名失能、獨居老兵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引導社會組織、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為其提供家政、健康、心理慰藉等個性化、精細化、專業化服務。向該縣相關部門為39名老兵申請提供醫療救助13.288萬元,還為12名老兵申請維修住房。在端午、重陽等節假日,她組織“粽子行”“菊花行”等活動看望慰問老兵,讓老兵感受到溫暖與關懷。
“拾珠”志愿服務項目自發起以來,受到老兵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該項目先后獲評省、市“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第六屆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第六屆全國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等榮譽。
以傳承為底色,薪火同行宣揚紅文化
為了進一步記錄紅色歷史,致敬革命英雄,吳亞雅組織拍攝《重拾遺珠 彪炳歷史》紀錄片,56位耄耋老兵用最平淡的言語講述著最慘烈的烽火歲月。目前該紀錄片不僅在全縣22個鄉鎮(村)文化廣場、各中小學校播放,還通過電視、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網絡平臺傳播。
為了更好傳播定遠老兵故事,吳亞雅通過抖音公眾號發布定遠戰爭老兵的短視頻,系列短視頻點擊上萬。她還主動與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對接合作《聆聽軍功章里的故事》,將定遠戰爭老兵的故事轉化為音頻向社會各界推介,并在全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廣泛宣傳,系列音頻播放量16.7萬次。
此外,吳亞雅還堅持定期邀請戰爭老兵為退伍返鄉退役軍人、駐定部隊官兵、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系統工作人員講黨課、講戰爭經歷,發動定遠縣“滿天星”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以老兵“口述檔案”為內容進行紅色宣講,積極探索建立紅色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融合的新路徑,讓紅色基因成為文明實踐的最大品牌與最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