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一場春雨過后,在絲絲薄霧中,來安縣張山鎮仰山村萬畝桃園花含宿雨,更顯嬌艷欲滴。在這宛若幻境的美景之中,2023中國·滁州第十二屆桃文化旅游節攜香來襲。
美麗的桃花、豐富的活動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踏春游玩,他們穿梭在桃林中,或挑枝留影,或追逐嬉鬧,或寫下心愿掛上枝頭,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留在燦若云霞的花海之中。
“除了賞花打卡,我們還結合來安特色,安排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希望借助桃花節品牌,將來安之美呈現給更多外地朋友。”來安縣文旅局局長范群介紹,該縣圍繞“桃花競開·休閑來安”“醉美音浪·樂動來安”“人文雅韻·文化來安”“悅享美食·樂購來安”“健康騎行·活力來安”“快樂采摘·豐收來安”六大主題,精心安排了賞花打卡、樂隊演出、寫生大賽、誦讀比賽、農產品展銷、美食市集、紅嶺騎行、采桃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迎接各地游客來來安,感受鄉村旅游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來安縣緊緊圍繞緊鄰南京的區位優勢,依托南京“1小時旅游圈”的客源市場,確立了“南京后花園”區域定位,與南京浦口聯合舉辦“游來已久 浦面而來”文旅推介會,建立了“工作互通、信息互聯、游客互送”協調機制;與南京莫愁旅游集團開通了游客直通車,直接向來安輸送游客。
該縣以全域旅游為目標,整合森林綠野、嶺上風車、紅色資源等,提出“綠色、紅色、銀色、古色”業態定位;依托風景廊道、時令風物、水鄉度假、研學體驗等條件,編制《來安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制定“一道、雙心、兩廊、三區”的全域旅游規劃定位;統籌整合項目資金,構建全縣旅游交通網格,打通了通向景區、農家樂“最后一公里”;規劃投資6億建設來安紅嶺道項目,主線道路全縣貫通,并建設了旅游接待中心、紅色文化街區等18個節點。
深度打造縣內仰山桃園、林橋苗木、池杉觀鳥等高效林果、現代農業,打造仰山桃文化旅游節、池杉湖觀鳥周、百思德苗木交易和興茂“夏戲水”等四大文旅品牌,“希望通過節慶活動把游人吸引來,用美食美景把游人留下來,用優質服務讓他們還想來。”范群介紹,近年來,該縣每年吸引縣內外游客30多萬人次,景區門票、住宿餐飲、產品銷售等各項營業收入近億元。
連續舉辦12年的桃花節不僅讓來自全國的游人來到仰山,欣賞了仰山桃花之美,也讓當地的農產品走出仰山,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第一年桃花節,我們都傻了,從來沒見過那么多人,第二年有了經驗,村里人紛紛把雞蛋、山芋等農產品搬到路邊兜售,兩天功夫,全村的雞蛋賣得一個不剩。”說起桃花節給仰山帶來的變化,桃農陳良松感觸頗深。
后來,桃花節讓仰山的桃子出了名,上海、浙江、江蘇的水果經銷商都來了,為了方便群眾賣桃,仰山村還專門成立了合作社,并在桃園邊上建起了瓜果交易市場。到鮮桃成熟時,桃文化廣場上停滿了全國各地的大貨車,高峰期時,每天有二十多萬斤鮮桃從仰山運往全國各地。
自第一屆桃文化旅游節開辦以來,來安堅持依托桃文化旅游節品牌,不斷延伸桃花產業鏈,將‘短期經濟’變成‘常年經濟’,形成了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富了一方群眾的成效。張山鎮招引優秀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人才,培育出“滁谷”食品等本地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動成立桃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完成農副產品從田間種植、生產加工到成品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打造了打造“張山牌”黃桃罐頭系列文旅產品,張山狗骨頭、中郢葡萄、長山草雞蛋、長山蜈蚣等本地知名品牌,開發諸如桃形雪糕、桃木手鏈、桃系列手工織品等文創類產品,引進更多桃類品種,強化“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讓更多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的美好愿景,截至2022年底,仰山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加1.3萬元。(苗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