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3月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我省近日印發的《安徽省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實施方案》進行發布和解讀。
方案明確,2023年起,我省企業在申請上市、融資、評優評先等事項中,通過“信用安徽”網站、“皖事通辦”平臺等免費申請獲取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代替赴多部門辦理法院執行、發展改革、教育、科技、經濟和信息化、藥品監管、稅務等40個領域無違法違規證明,以“1份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證明”。代替工作于3月底前逐步實施,4月起全面代替,實現“應替盡替”。各級政府部門依法依規逐步擴大企業信用報告適用范圍,在更多事項中推廣應用,同時,鼓勵企業在開展市場經營活動過程中應用信用報告。
《實施方案》的印發實施是我省深入踐行為企優環境的重要舉措。聚焦企業在開具無違法違規證明過程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實施企業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不跑腿”,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據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從“網上辦、隨時辦、實時辦、免費辦、無感辦”5個方面優化提升信用報告服務,切實推進“1份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證明”。依托省信用平臺開發上線企業信用報告查詢系統,通過“信用安徽”網站、“皖事通辦”平臺等對外提供服務,企業無需現場辦理,登錄上述任一網站平臺即可獲取信用報告,實現“網上辦”;線上系統提供7×24小時不打烊信用報告服務,實現“隨時辦”;提升系統響應服務速度,企業完成“登錄、認證、生成”3步,可在1分鐘內獲取信用報告,實現“實時辦”;企業線上、線下獲取信用報告均不限次數,不收取任何費用,實現“免費辦”;省內各級政府部門在辦理行政服務事項時,需核實企業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直接通過省信用平臺獲取相關企業信用報告,無需企業提供,實現“無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