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對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加快我省數字化農業要素提質增效,是我帶來的提案。”1月13日,省政協委員、安慶師范大學大別山發展研究院(安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查長禮對記者說。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部署,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已成為我國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查長禮表示,在調研時發現,雖然目前我省農業數字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創新力度與融合深度不夠、農業數據挖掘與應用力度不足、數字農業復合型人才匱乏三個方面。”
在查長禮看來,我省目前農業裝備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數據平臺各自建設、信息孤島突出、數據融合及共享性差。“要持續推進首臺套、機器換人、數字農業工廠建設等各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農業裝備數字化和智能化共性關鍵技術自主研發投入力度。構建從地頭到餐桌全鏈條可追溯數字化監管體系,形成統一的農業大數據平臺,整合分散的涉農數據,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查長禮建議。
推動數字農業發展,還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為此,查長禮建議,充分發揮高校教育資源、政府統籌職能、第三方服務商專業等優勢,面向農業企業、農村基層和相關主管部門人員,搭建“政府+高校+第三方服務”協同育才新平臺,實施“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第三方服務商參與”的“數字皖農”省培計劃。對標先發地區,探索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工作,支持區域高校院所農業農村數字化平臺與學科建設、高層次專業型人才引進等工作,激活農業經濟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