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11月到國外拓展市場、訪問客戶”“我希望政府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省兩會期間,“拼經濟”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拼經濟,離不開企業拼。搶訂單、尋商機、拓市場,一些企業靠著敏銳的市場判斷力、務實的行動力,跑出復蘇“加速度”。但現實中,企業面臨的痛點、堵點依然不少,僅靠自身力量無法解決。讓更多企業跑得快、拼得好,需要政府多擔當、多出招。
多出快招。時間和機遇不等人。如果出招時左顧右盼、瞻前顧后,浪費的是時間,失去的是發展主動權。拼項目投資、拼政策落地、拼營商環境,好政策和實舉措要應出盡出、應快盡快,以時不我待的勢頭,創造條件為企業保駕護航。
多出準招。出招并非心血來潮、空想蠻干,而是針對企業需求精準施策。資金鏈緊張、供應鏈受阻、訂單減少……不同企業面臨的問題各異。減稅降費緩稅、暢通交通物流、組織企業“出海”搶訂單,安徽精準助企的背后,是對市場主體發展之痛的深切考量。摸準情況,分清輕重緩急,從實際出發,對癥下藥,才能激發市場主體的干勁與活力。
多出組合招。經濟發展千頭萬緒。幫助企業“拼經濟”,涉及領域廣層次多,各部門相互配合、協同聯動,才能形成政策合力。著力擴大內需,強化有效投資,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讓各類生產要素充分動起來,實現上下游貫通、各環節配合、產業鏈協同的整體效應,確保企業發展需求得到滿足。
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政府的一招一式都要從企業發展的視角出發。只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多出好招妙招,讓市場主體預期更穩、信心更足、活力更強,才能加快轉動安徽經濟的“齒輪”,拼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