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縣玄武街道自成立以來,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通過“挖”“引”“扶”三舉措用好鄉土人才,不斷發揮“鄉土人才”的“基石”作用,凝聚起鄉土人才為基層組織服務的強大力量,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多貢獻。
開展調研摸底,將鄉土人才“挖”出來。樹立“只要身上有本領,手里有絕活,就是鄉土人才”的選才理念,通過廣泛推薦、走訪調研、針對性摸排等方式形成發現人才的長效機制,建立鄉土人才庫,已將80多名種養殖大戶、村醫、各類工匠、有威望的鄉賢等各類鄉村精英納入庫里,將散落在鄉間的能人“挖”出來,實行動態管理。
參與村級事務,將鄉土人才“引”進來。人才作用的發揮在于使用,街道高度重視鄉土人才的管理工作,注重政治引領,讓鄉土人才參與到村級各項工作中。壓實村級基層組織用好人才的責任,引導鄉土人才幫規劃、帶發展、傳技術,宣傳致富帶富典型,形成重視人才、團結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氛圍,讓鄉土人才真正成為推動村級工作開展、帶動農民致富、促進鄉村振興的“金鑰匙”。在鄉村振興項目選址、規劃過程中召開種糧大戶會議4次開展討論,吸收種養殖大會、村辦企業主共7人進村干部隊伍。
幫助培育發展,將鄉土人才“扶”上去。街道通過整合資源,為鄉土人才搭建培育平臺,提供組織保障,形成“支部+產業+人才”的培養路徑,發展壯大鄉村振興產業的同時,鼓勵和支持鄉土人才領辦或創辦企業,培養一批“技能強、用得上、干得好、能幫帶”的農村實用人才,讓鄉土人才把自身的看家本領轉變為致富鑰匙,得到自我提升,鼓勵和帶動更多的“田秀才”和“土專家”。截至目前,幫助種植大戶申請省級示范農場和合作社2家,幫助致富能手在村辦企業近20家,培育新農人近30名。今年舉辦2場“三農”人才交流會,針對土地托管模式走出去學習,共同探索村級農業產業發展,在交流的基礎上,街道組織各方洽談,達成1個農業合作項目。另外,街道注重宣傳典型,推薦上報“鄉賢”事跡,將“鄉賢”納入“五老”人員進行管理,其中擇優確定1名“鄉賢”作為街道關工委專職副主任,充分發揮鄉賢協調各方的作用。(劉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