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理想)近日,正在安徽省美術館舉辦的“美成在久——潘玉良藝術研究展”迎來絡繹不絕的觀眾。作為我省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專業公共美術館,安徽省美術館自5月下旬建成開放以來,填補了全省沒有省級美術館的空白,成為備受歡迎的“網紅”打卡地。今年,我省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建設,不斷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城鄉覆蓋的“文化網絡”織得更密,全民共享的“文化大餐”烹得更美。
公共文化場館更加完善。今年,全省1870個公共文化場館實施免費開放。截至11月底,縣級以上公共文化場館發布活動約2.13萬場次,同比增長6.8%;館內線下服務人次超過3200萬。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17500多個,覆蓋率達到99%。“送戲進萬村”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戲15415場,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省各地圍繞“喜迎黨的二十大”舉辦鄉村春晚580多場,演出節目超過1萬個,16萬群眾直接參演,線上線下觀眾超過1800萬人次。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源潭灣村“村晚”等3場“村晚”入選全國示范展示。全省廣場舞展演、群眾歌詠、少兒文藝匯演等活動涌動江淮,各地共舉辦廣場舞展演102場、群眾歌詠430場,推出優秀少兒文藝作品135個。全省圖書館聯盟舉辦2022年書香安徽“江淮讀書月”系列活動,各地各類閱讀活動3000多場,參與讀者200多萬人次。
數字文化服務提檔升級。省圖書館、省文化館實施2022年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公共文化云建設項目17個,面向基層推進數字資源建設、開展網絡直播、提升數字服務水平。鄉鎮綜合文化站完成智能監測項目,實現全省文化站免費開放實時監測。鄉鎮文化站、村級文化中心電子地圖標注率分別達到100%、97.4%。
長三角文化聯動持續推進。11月,長三角政務地圖安徽文化服務主題地圖上線,選擇滁州、銅陵、池州、安慶4市作為試點,群眾通過該地圖可以查詢到博物館、紀念館、革命舊址類場所的服務信息,進一步推進長三角政務地圖向便民服務、社會服務等領域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