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基層20年,把社區工作當事業干,用行動詮釋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把居民當成親人,聽民心、解民意,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展示了一名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他敢于創新,在全市率先試點“紅色物業”,用真情服務架起社區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他就是南譙區銀花西村社區居委會主任、“全省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許平。
一直以來,許平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城市小區治理的主要抓手,大力推動黨的組織、陣地和群眾路線落實到小區。為進一步理順社區、業委會、物業三方關系,2017年10月在他的指導下成立了泰行物業黨支部,社區安排專人幫助物業加強黨組織建設,物業管理團隊在黨組織帶領下,從根本上打破了社區和物業“兩張皮”,實現“無縫對接”。
按照“雙強六好”標準,銀西社區在全市率先試點“紅色物業”,逐步形成“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樓棟長—黨員示范戶”+“紅色物業”模式,打造紅色議事廳、紅色宣傳欄、黨史長廊、紅色驛站、黨性教育館,將黨的觸角延伸到戶到邊到角。在議事協商上,建立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物業+業主委員會”四位一體議事協調機制,組建紅色議事廳,堅持“一月一議、一事一議”創新形成“六步”議事法,及時解決居民訴求。為拓寬居民表達需求、參與小區管理渠道,調動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社區還打造省級智慧社區平臺,實現社區事件在線聯辦,政務服務在線審批,便民服務事項在線發布。
群眾事無小事,點滴情暖民心。作為“小巷總理”,許平總是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盡一切可能解決群眾急事難事煩心事。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他主動走近群眾、傾聽民意,從居民需求角度出發優化改造內容,改造了4個老舊小區。依托紅色驛站推出“點單式”服務,開展志愿服務類、日常生活類、個人訂制類等服務,按照群眾依需“點單”、紅色物業精心“配單”、志愿者上門“送單”的服務模式,為轄區孤寡老人、弱勢群體等提供維修、咨詢、代辦、送菜上門等服務。做實樓道微信群,建立四級樓道群101個,做到居民“動動嘴”、我們“來跑腿”,今年以來,已線上解決各類問題126件。夯實“一格一姐”為主體的“五位一體”網格力量,第一時間接手處理問題,對不能立即整改的難點問題及時上報,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今年以來,通過網格為群眾辦理實事220余件。
為民服務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為了進一步提升社區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許平以創新的思維不斷探索為民服務的新途徑、好辦法。在他的牽頭下,建立社區、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常態化開展鄰里節、婆媳互夸會、社區春晚、“圓夢微心愿”、愛心義剪等活動320余場次。打造“香樟樹下”新時代文明實踐角、實踐點,開展微宣講、紅色印記、書記微黨課等活動120余場次,推動黨的理論主張“飛入尋常百姓家”。打造小區居民家門口的“初心”教育館,不定期邀請抗美援朝老兵葉登富開辦黨史微課堂,吸引多家單位或社團入駐作為教育基地,開館以來已接待黨員群眾1600余人次,入選全市市直機關黨支部主題黨日基地。打造“小城大愛、愛心商圈”項目,為志愿者和困難群體提供免費志愿服務及愛心商品,目前已有36家單位和商鋪加入,認購價值超12萬元的商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