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來安縣始終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扎實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引導工作,提倡狠剎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之陳規陋習,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之文明新風。
該縣文明辦早在2020年就印發了《關于在全縣持續開展“推進移風易俗 倡樹文明新風”工作的通知》,各鎮、村(社區)依據該文件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紅白事辦理流程及標準》等相關制度,為紅白理事會的規范運轉提供了保障,切實使紅白理事會成為推動移風易俗的“橋頭堡”。
織密宣傳號召“一張網”
該縣充分利用文化墻、宣傳欄、宣傳折頁、文藝活動、鄉村大喇叭等平臺載體加強對移風易俗、破除農村陳規陋習的宣傳,利用逢集、節假日等活動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并結合雙提升、疫情防控等工作宣傳到戶。
半塔鎮聚焦微講堂、微視頻、微心愿、微服務“四微”平臺,深入推進村民道德建設,倡導移風易俗,涵養鄉風文明。以走進屋頭、踏入田頭的形式宣傳演講200余次,“中國好人”王祖道帶領“紅星雨露”志愿服務隊創作相聲《要得要不得》、快板《勤儉節約我先行》等“接地氣”的文藝節目42個。水口鎮常態化開展“小手牽大手”主題活動,讓孩子帶動家長共同參與移風易俗,引導廣大少年兒童不攀比、不炫富、不浪費、不虛榮,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
形式多樣創新“試驗田”
2022年以來,來安縣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文明實踐積分體系,與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不斷把移風易俗工作推深做實。半塔鎮細化了積分兌換,村民參與移風易俗活動、遵守移風易俗規定均可獲得積分,“以分兌物”,進一步調動群眾積極性,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到基層文明鄉風治理中。
張山鎮的“文明實踐積分制”,為居民打造了一個儲存文明行動的“銀行”。群眾將日常生活中參與志愿服務、開展善行義舉、做好人好事拍下后發給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微信群,就可以獲得積分,當累積一定積分就可以享受兌換物品等福利。大英鎮大英村設置了“五彩超市”,讓群眾在清掃街道垃圾、美化自家庭院、紅(白)事簡辦等方面都能換得文明實踐積分獎勵。獨山鎮白露村杜戴郢組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打造“村民議事室”,室內設置“好人墻”,展示近年來為家園美化出勤出力、為鄉村振興默默付出的優秀典型,三年來,村民理事會巧用這些“道德力量”化解鄰里糾紛83起、阻止村民大操大辦行為11次。
黨員干部爭當“領頭雁”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而來的“滿月酒”、生日宴、升學宴、喬遷宴等名目繁多,讓農村群眾應接不暇,面子工程越搞越大,攀比之風日益盛行。該縣將兄弟市縣經驗與本縣實際相結合,不斷創新實踐,堅持“問題導向、群眾主體、典型引領、上下聯動”的工作原則,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身先士卒,打破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風光大婚是我們很多老百姓一貫的想法,也是祖輩流傳下來的老風俗、老習慣了,要想改變很難,但移風易俗是好事,總得要有人先帶個頭,我作為社區干部,就從我做起吧……”向榮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占有清如是說。2022年7月18日,他女兒大婚,按當地習俗,男方要支付彩禮15-20萬元,擺30桌宴席,菜品22樣。但占有清一開始就表明態度: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在他的努力下,兩家人達成一致:縮小范圍、彩禮一分不要。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移風易俗作為鄉風文明的‘潤滑劑’是一項長久的系統工作。”該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邵德明說:“接下來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不斷取經學習,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把移風易俗工作做細、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