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向張海迪學習,在我有限的生命里,為黨的教育事業奉獻一切!”身體殘疾的定遠縣池河鎮第二小學的把保平老師從教40年來,始終堅守這一理想信念,在教育事業上默默奉獻,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
出生于1963年的把保平,因患小兒麻痹癥,心臟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二大小,身高不足一米五,背有點駝,腿部和胳膊都比常人細很多,腿腳不便,常因疼痛行走困難。1982年,把保平高中畢業,因故沒有參加高考。池河鎮元井村為了照顧他的生活,將他安排到村小學當了民辦教師,他很高興,也特別珍惜這份工作。
從1982年到1995年,把保平都是民辦教師,收入微薄,但他從不抱怨,一心撲在教學上。雖然自己身體上重度殘疾,但他給予學生的愛卻是完整的。他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還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年來,他也幫助了很多學習和生活有困難的學生,把自己當年沒有機會走進大學校門的遺憾化為教書育人的動力。1996年,把保平轉為公辦教師,待遇提高了,生活條件變好了,他也成了家,有了孩子。他常說,是黨和人民給了我幸福生活,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來回報黨和人民呢?
把保平身體的殘疾導致心臟受壓迫,供血不足,加上長期的工作勞累,常常會出現頭昏、胸悶等癥狀。2008年,他三次暈倒在講臺上,醫院強烈建議住院治療,但他想到自己所帶的畢業班,哪能安心住院呢?他不顧醫生勸告,堅持只開些藥帶回家,繼續以飽滿的熱情站在了講臺上。
考慮到安全因素,學校把低樓層教室安排給了低年級,高年級教室則安排在三樓。考慮到樓上沒有廁所以及把保平的特殊情況,學校多次要把他所帶的高年級教室安排到一樓,均被他婉言謝絕。為減少上廁所帶來的麻煩,也為了減輕身體上的疼痛,他上課期間幾乎不喝水,實在口渴了就喝幾小口潤潤嗓子。
憑著堅強的意志,把保平在講臺上一站就是40年,從未遲到、早退,除了不可抗拒的身體原因,他從未向學校請過假。他熱愛教育事業,雖然身體殘疾,但只要走進課堂,他就會忘記病痛,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之中。40年來,為了教學效果,他從沒有坐著上過一節課,有時腿實在太痛了,就靠著講桌上課,堅持到下課鈴聲響起。
多年來,把保平一直教授畢業班數學,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自己幾乎年年被評為鎮“優秀教師”,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教40年,他獲得多項榮譽。2003年,在“創新杯”全國小學教師優秀教案、論文評選中,他撰寫的《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交往互動的教法》榮獲二等獎;2019年,課件《平行四邊形面積》在全縣小學數學課件評選中榮獲一等獎。2021年,他所帶的班級獲全縣同級學校人均分、及格率、優秀率三項第一。他身殘志堅的事跡曾多次被省、市、縣各級媒體宣傳報道。
“只要條件允許,我一定竭心盡力把工作做下去,一輩子在教書育人中體會快樂。”他堅定地說,能夠從事太陽底下最崇高的的事業,很知足,也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