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安徽省天長市萬壽鎮汊河村古街“協商亭”內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中有政協委員、有新上任的村干部,大家與村民一道,深入交流協商,圍繞振興汊河村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問診,獻計獻策。這也是該鎮創新基層協商民主,用好用活“微協商”平臺,繪靚“協商亭好”品牌的一個縮影。
“咱村地處市水源保護地區域,發展工業受到限制,村級集體經濟一直難以爬坡過坎。”汊河村黨總支書記董長青說出了目前發展困局。“既然發展工業經濟有難度,就在‘農’字上著眼,我們企業經常慰問、回饋新老客戶,每年都需要不少贈品,如果能種植高檔有機大米,由鎮里商會牽頭下訂單,銷量肯定不在少處。”天長市政協委員、華林磁電有限公司負責人沈宏江隨即提議……協商過程中,大伙兒暢所欲言,充分發揮“微協商”平臺作用,摸索出了“農產品訂單包銷”這一發展新路子,由此給全體村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微協商”,打開了鄉村振興的“金鑰匙”。萬壽鎮黨委政府和鎮村干部雷厲風行,說干就干,通過多方籌劃,為村民實現“訂單包銷”提供了“三保障”:一是幫助汊河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快速流轉100畝優質農田,為訂單包銷提供了“產業支撐”;二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該項目已作為天長市政協重點幫扶聯系項目,建成市級農業科技試驗種植示范基地,為訂單包銷提供了“技術支撐”;三是協調萬壽鎮商會同汊河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簽訂訂單農業合同,承諾村民一半以上的收成由商會包銷,并積極爭取市工商聯支持,擴大銷售面,為訂單包銷提供“銷售支撐”。
汊河村干部群眾對有機稻豐收充滿期待。“有機大米項目預計將為咱村集體經濟增加20萬元收入,這些銷售收入,我們將拿出三成用于幫扶困難群眾,其他用于升級改造村組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讓村民共享鄉村產業振興的成果和福利。”董長青信心滿滿地說。
“通過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在黨委政府和基層群眾間架起了‘連心橋’,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天長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楊朝暉表示,將進一步用好用活政協委員“微協商”這一平臺,充分激發、調動各方力量的內生動力,將協商產生的“金點子”變成農民增收的“真金白銀”,為助力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夯實發展基礎。(宣金祥 王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