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36.2%,城區綠化覆蓋率65.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97平方米
我市掀起全民植樹造林新熱潮
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胡路凱)今年以來,我市以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為總抓手,認真落實關于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和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的重要部署,堅持“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總方針,在全市開展“科學綠化推進年”活動,積極引導城鄉綠化融合發展,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36.2%,城區綠化覆蓋率65.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97平方米。
活機制,著力組織調度。持續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按照“林長要履職、履職要見效、效果要顯著”要求,充分調動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及社會各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市、縣總林長親自抓,分管副總林長具體抓,其他林長共同抓工作機制,迅速掀起春季造林綠化高潮。今年以來,全市各級林長深入造林現場調研督導指導1000余人次。
引資本,著力金融創新。積極引入金融活水,做大做強林業特色產業,統籌推進林業重點項目建設。2021年共爭取中央貼息644.5萬元,同比增長29%,撬動社會資本3.4億元支持林業發展。積極推進“五綠興林·勸耕貸”“皖林郵貸通”和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新增林業貸款5億元。探索國儲林市場化投融資模式,全省首個國儲林項目落地全椒縣。
強獎補,著力政策撬動。全市各地進一步調整優化造林獎補政策,突出“四旁四邊四創”獎補,吸引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林業產業,實現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定遠縣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村企聯建、村企戶共贏”發展模式。全椒縣對在采伐跡地等地塊發展薄殼山核。鳳陽縣鼓勵規模經營。南譙區通過挖掘綠化空間,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家園,
優服務,著力技術保障。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對用地、用水、技術措施等進行合理性評價,充分保護原生植被、野生動物棲息地、珍稀植物等,禁止毀壞表土、全墾整地等,避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抽調100余名技術骨干深入各鄉鎮村組宣傳解答政策信息,把好“樹苗關”“栽植關”和“管護關”,落實造林任務,提升造林質量。
抓結合,著力空間拓展。聚力發展薄殼山核桃木本油料、麻櫟生物質能源、杜仲新興戰略及鄉土特色苗木等以“三樹一苗”為主的林業特色產業。同時重點做好“七個結合”:結合低產(效)林改造和楊絮綜合治理,加大更新改造力度。結合退耕還林成果鞏固,提高退耕林分質量。結合礦山廢棄地治理復綠,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農田林網效能。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森林村莊創建。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促進林業產業發展。結合重大項目建設,實現林業高質量發展。
促創建,著力環境改善。持續推動“四旁四邊四創”綠化提升行動,統籌開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鎮和森林村莊等創建,全力推進創建示范活動。深入開展“一村萬樹”碳匯林建設。大力推廣“互聯網+義務植樹”,瑯琊、明光、來安、南譙、鳳陽等先后發布線上實體項目,推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城鄉廢棄地、邊角地、房前屋后等見縫插綠,推進立體綠化,做到應綠盡綠。尊重自然規律,反對“大樹進城”等急功近利行為,避免片面追求景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