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強則產業強,產業強則城市強。
回望過去的四年,正是得益于全市上下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持之以恒招項目、幫項目、謀項目、建項目,以產業發展引領高質量發展,綜合實力沖進并站穩全省第三。全市上下心齊氣順,干部群眾干事創業,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贊譽,受到了外來客商一致好評。
2022年,新征程上再出發,滁州如何答好新考卷?市“兩會”剛一閉幕,1月10日上午,市委書記許繼偉就專程來到滁州經開區,看發展現狀、問發展意見、定發展思路,用行動發出了抓發展的強烈信號。
成績屬于過去,奮進正當其時。
我們不難看到,對標省內,2020年,合肥已躋身“萬億俱樂部”;2021年,初步核算,蕪湖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00億元左右。
在產業發展上,我們堅持“雙招雙引”,惠科、隆基樂葉、立訊、博西華、康佳、創維、銀鷺、養元……各個行業的頭部企業紛紛集聚滁州,全市各大支柱產業在全省份額不斷提升,食品產業從5%升至15%以上,智能家電產業從7%升至15%以上,光伏組件和光伏玻璃產能從無到有、達60%以上。
但縱觀蕪湖,其從一粒瓜子破冰而出,孵化了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只松鼠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實現了從造船、造車到造飛機的夢想。蕪湖航空產業園中,中電科蕪湖鉆石飛機僅三年多時間訂單保有量已達150多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經成為蕪湖的首位產業,集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1家,產值近1300億元。
發展,蕪湖是如此,其他地市亦是如此。在區域發展的競技賽道上,已看不到停步者,更找不到懈怠者。
標兵在前、追兵已近。對今日的滁州來說,我們惟有清醒認識到“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按照市委書記許繼偉指示要求,牢牢樹立發展爭先意識,在省內和長三角發達地區找準對標對象,以強烈的發展意識,不斷爭先進位。
各個縣(市、區)、各個園區都要找準參照坐標,奮力跳一跳,自我加壓、拉升標桿,能快則快、能超則超,以跳起來摘桃子的進取心不斷向前進位。惟有這樣,方能以縣域經濟、園區經濟發展的好基礎,帶動全市經濟發展的高質量。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當“發展爭先”成為全市上下奮斗的常態,奮進的滁州,必將在新階段現代化新滁州建設中,順利實現“5688”目標和“五五”愿景,書寫新征程上更加精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