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歌嘹亮慶豐收,最美頌歌獻給黨。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之際,在全國上下熱烈慶祝建黨100周年、歡度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喜樂中,“希望的田野——最美頌歌獻給黨”第八屆中國農民歌會及其系列活動在滁州勝利落下帷幕。
除了盛大的主題演出,本屆農歌會還組織農民歌手走進鄉村、走進田野,在全椒縣大墅鎮龍山腳下、南譙區施集鎮井楠村、來安縣雷官鎮池杉湖濕地公園、鳳陽縣小崗村七星農場等分會場,與當地農民在家門口共同歡慶豐收。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等主題,舉辦了“村晚”節目展演、農村廣場舞大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書畫攝影展等系列活動,全方位展示了新時代農村農民的風采。
社會各界紛紛贊嘆:這是一場歌頌鄉村振興成果、展示鄉村文明風貌、挖掘農民精神之美的藝術盛會。
本屆農歌會,邀請了近百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代表到場觀看,包括大包干帶頭人代表、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代表、道德模范和好人代表、選調生村官代表、基層扶貧干部代表、現役軍人代表、優秀環衛工人代表等等,獲得交口稱贊。
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護士吳雪彤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主動請纓,馳援武漢。這一次作為優秀醫護人員代表之一,受邀到主會場前排觀看演出,
吳雪彤說:“氣氛很熱烈,心情很激動!節目很精彩,還見到了喜歡的主持人和歌手,非常開心!”
“就像我們農民的生活一樣,一年更比一年好。”現場觀看演出后,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俊昌對本屆農歌會作出很高的評價。今年80歲的嚴俊昌家里開了果園,辦著農家樂,每年還能領到村集體經濟分紅,富裕的路越走越順,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一屆比一屆辦得好,不管是表現形式、歌曲編排都越來越上乘。”國家二級演員、滁州演藝集團歌舞劇院院長楊艷在鳳陽分會場演唱歌曲《感謝那一年》,談及參與演出的經歷,她依然激動,“能參與這樣一場高規格、高水平的‘國字號’活動,很有成就感,也很有收獲。”楊艷所在的劇團,經常參與“送戲下鄉”活動,她對我市農村地區的變化發展感受很深。“這幾年,鄉親們參與演出互動的熱情越來越高,自編自排的節目水平也愈發進步。”楊艷說,隨著農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農民朋友對文化生活的渴求與熱愛也越來越強烈。
“雖然沒到現場,但通過在線直播和朋友圈的刷屏也感受到了農歌會熱烈的氣氛。”全椒縣馬廠鎮復興村第一書記劉蔚雯說,村民看完演出后連連稱贊,盼著這樣高水平的文藝活動多多走進鄉村,豐富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
農民的歌會農民唱,農民的歌聲響四方。本屆中國農民歌會,也給本地熱愛藝術文化的農民朋友留出了舞臺。歌會期間,“希望的田野——最美頌歌獻給黨”滁州市農村廣場舞展演和滁州市優秀“村晚”節目展演陸續上演,記者了解到,這兩項活動展演的節目是從全市各地廣場舞活動和鄉村村晚節目中層層遴選出來的,既貼近鄉村生活,也具備很高的藝術水平,展現了新時代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深刻反映出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育”文化的轉變。
“我們將堅持服務農民、服務基層,傳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興盛鄉村文化,讓文化的種子在鄉村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通過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展示出我市文化繁榮、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碩成果,讓全市人民群眾共慶盛世、共享幸福。”市文化館朱學駿說。
中國農民歌會是我省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從創辦至今,始終堅持唱農民、唱農村、農民唱、大家唱,已經成為農民歌手展示才藝的大舞臺、優秀民間文藝交流的大平臺、農村改革發展成就的大展臺、“三農”工作的重要記憶和獨特的文化符號。本屆歌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賀詞要求,堅持“面向農村,服務農民”,展現了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的豐碩成果,以及各民族同胞投身鄉村振興、致力偉大復興的信心決心和精神風貌。
主題演出通過新華網、中經社、新浪、網易、鳳凰、今日頭條、看看新聞等網絡平臺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千萬,微博話題#中國農民歌會#累計閱讀量超2億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社、經濟日報社、光明日報社、人民網、新華網、安徽日報、安徽廣播電視臺等近30家主流媒體對第八屆中國農民歌會及系列活動進行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