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歷過社會激烈競爭的8090后父母們,對子女未來競爭力充滿焦慮。古語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及“望子成龍”和“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對子女的早期教育。早教市場需求隨之猛增,而伴隨著早教市場的日益繁榮,諸多亂象也不斷顯現。日前,滁州市消保委開展的早教消費調查顯示,家長與早教機構消費糾紛集中在退款難問題上,因自身原因要求退費的占很大比例。滁州市消保委建議家長選擇早教機構要理性。
調查顯示,58.62%的家長是在職;78.45%的家庭里只有一個孩子,未來這一比例會隨著三胎政策的開放有所變化;33.19%的孩子由爺爺奶奶帶著,24.14%由外公外婆帶,請保姆或育嬰師的和放在早教機構托育的各占1.72%。因為大多數家長是雙職工,其父母或在外地,或身體不便,或幫其他兄弟姐妹帶孩子,或追求享受更好的晚年生活,請保姆或放在托兒所的也越來越多。目前,滁州市場上,社區辦的托育服務中心如雨后春筍,茁壯成長,由于依托社區及費用相對較低,越來越受無時間和精力帶孩子的家長青睞。
從調查結果看,60.34%的家長對早教是支持的態度, 認為早教可以開發智力、塑造性格、培養特長、學會交際、為更好的適應幼兒園而做好準;48.7%的小孩上過早教;44.4%的家長會選擇把孩子放在幼兒園托兒所,28.45%選擇社區托育服務中心,15.09%選擇線上教育,7.33%選擇月子會所嬰幼兒照護服務中心;家長在選擇早教機構時更多考慮的是離家遠近 、經營資質 、教學效果、教師素質、課程設置是否科學、價格、口碑等;68.93%的家長在早教年度花銷上5000以下可以接受,10000元以上可以接受的僅占7.9%,期望跟現實往往差距較大,目前滁州市場上的早教機構動輒萬元以上的不在少數。
在消費過程中,宣傳與實際不一致,夸大宣傳、消防設施不到位、早教機構沒有資質、老師無證上崗、達不到培訓效果、超資質培訓、擅自更換培訓師資、地點、縮減課時、不履行贈送的課程、有不利于孩子的格式條款、機構關門而選擇退費時,往往遭遇各種阻礙。主要表現在:一是自身原因不想上了,而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可以退;二是疫情原因,停課時間長,有的企業經營困難;三是商家經營不善關門停業了,投訴無門;四是雖然商家同意退款,但是在課時費用計算方面有爭議;五是商家夸大宣傳,達不到宣傳效果,舉證難;六是商家變更老師或者經營地址等退費難。
通過調查,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早教機構身份有待明確,監管混亂。多數早教機構以咨詢公司、藝術培養、科技發展公司、親子中心等名義注冊登記,以公司形式規避教育部門的監管;二是專業教師少,流動性大。由于嬰幼兒智力體力的特殊性,老師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還要具備一定的醫療衛生常識,對其性格、親和力、耐心等綜合要求很高。但很多早教機構的教師并不具備學前教育專業背景及相關資格,也未受過專業的培訓;三是早教多數是預付消費,維權較難。預付消費售前熱情,售后打太極,有的機構直接關門跑路,支付費用越高,損失越大;四是存在虛假宣傳、夸大宣傳現象。早教機構誘導家長,以免費試聽課、體驗課等方式吸引家長關注,在體驗期間提高服務質量,一旦繳費后,就降低服務標準,名不符實。五是存在限制退費格式條款。早教機構提供的合同里有“接受課程服務開始之后,不接受退費和轉卡”“上課超過一半,概不退費”等條款,一旦發生爭議,早教機構依此理由拒絕退費。
針對早教消費存在的上述問題,滁州市消保委建議如下:一是謹慎選擇早教機構。家長要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和孩子適應狀態理性適當報班,盡量不要一次性交付較大金額的預付款;簽合同前通過教育部門網站查詢備案資質,審查營業執照、辦學許可證等相關證件,查看機構老師資質;實地考察早教機構的規模、消防、環保、衛生、食品管理等情況,選擇正規、口碑和信譽較好的早教機構;簽合同時,仔細閱讀條款,明確退費的條件和時間、退費計算標準,特別注意因自身原因退學、及變更老師和經營地址等而退費的要求。二是相關部門加強監管。相關部門要積極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并依法向社會公示,加大對早教機構失信約束力度,嚴厲查處早教機構虛假宣傳、夸大培訓效果、誤導公眾教育觀念,虛構教師資質、執教履歷、虛假用戶評價,虛構原價、虛假優惠等價格欺詐和不明碼標價及侵害家長或學生個人信息等行為,制定推行早教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引導規范早教機構履約能力,健全投訴糾紛處理機制。鼓勵早教機構設定購買課程冷靜期,冷靜期內未消費可全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