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剛
人物簡介: 徐如剛,男, 1951年4月生,孝老愛親類好人,南譙區同樂街道萬橋新苑居民。
事跡簡介:1989年,徐如剛的妻子因病去世,他便把照顧岳母的擔子壓在自己身上,32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年邁多病的岳母的生活起居。2018年的一場大病,讓老人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無法自理。徐如剛沒有嫌棄,喂飯,晚上陪護,端屎接尿;按摩、擦身、清洗尿墊,背老人曬太陽;在他的細心照顧下,老人的身體有所好轉,現已100歲高齡。徐如剛用他的善良和孝心為岳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演繹了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
正文:
善良至孝,替去世妻子照顧年邁的岳母。徐如剛的妻子并不是老人的親生女兒,1958年饑荒,當時很多人食不果腹,很多年幼的孩子被遺棄,徐如剛的妻子也是被遺棄的孩子中的一位,但是幸運的是徐如剛的妻子當時被岳父岳母領養,撫養至長大成人,視如己出。1973年徐如剛與妻子結婚,婚后一直把岳母視為自己的父母,1989年,徐如剛妻子意外身亡,1990年岳父離世,家中留下了年邁的岳母和未成年的兒女。從此徐如剛擔起整個家,扛起照顧岳母的責任。生活上他精心安排飲食起居,調劑飯菜品種,葷素搭配,想方設法變換口味,提高岳母食欲,給老人增加營養,三十二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著岳母。
悉心照料,無微不至陪護臥床老人。2018年,年事已高的岳母生了一場大病,從那以后,岳母終日與床為伴,大小便更是無法自理。住院期間,徐如剛跑上跑下繳費拿藥,喂飯,端屎接尿,晚上陪護,一晚起來二三次是常事,同室的病友看他們親如母子,都以為他是老人的親兒子。老人出院回到家中,為了讓老人睡得舒服點,徐如剛特意為老人買了一款適合老年人的氣墊床。盛夏三伏,寒冬臘月,徐如剛總是陪伴岳母到晚上11時入睡后自己才休息。為避免老人長期臥病會長出褥瘡,他按時給她按摩、擦身、清洗尿墊。為了能讓老人家多曬曬太陽,太陽一出來他就按時背起岳母到陽臺上,后來他還特地買輛輪椅方便進出。他還買了聽診器、血壓器,學習了使用方法每天三次定時為老人家測量血壓和心跳次數,定時為岳母端來要吃的藥。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徐如剛的悉心照料下,岳母的身體有了好轉,慢慢地可坐起來了。如此細致對岳母的照料讓周圍的鄰居們一提起徐如剛都連聲稱贊。
無私付出,為老人置辦百歲大壽。岳母因年紀較大,偶爾伴有嘔吐、眩暈情況,嘔吐物在床上、衣服上,地板上,每當這時,徐如剛總是不厭其煩,端起水杯、拿起抹布和水盆,跑到老人跟前, 扶著老人,遞上溫開水,幫著老人漱口、給老人擦臉、換衣服、擦地板,并為岳母換上干凈的被褥。常年臥床的岳母,剛開始尚能挪動,攙扶著可以自己上廁所。隨后病情越來越重,她一度大小便失禁。原本可以行動自如的老人,現在每天在床上打發時光,心情也變得起伏不定,有時會莫名其妙的發個脾氣。嫌這兒不周到,嫌那兒不滿意,哎聲嘆氣。為了哄老人開心,去年徐如剛邀請家里親戚慶祝老人百歲大壽,宴請宴請親朋好友,酒席錢都是他自掏腰包,沒有收一份禮金。多年來,徐如剛從沒說過一句重話,更沒有讓老人受過一回氣,凡事都是圍繞老人、以老人為主。
言傳身教,好家風讓老人安享晚年。 每當他面對別人的夸贊,他總是說,孝敬老人是應該的,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樣,更需要有人去關心和照顧。前陣子,小重孫咳嗽一直沒好,老人掛念小重孫,心心念念地想去看看,于是跟女婿徐如剛說,聽到老人的訴求后,他放下手頭的事情,買上小孩的玩具和禮物,推著老人直接出了門,老人也很開心,一路跟徐如剛有說有笑來到小重孫家,看見小重孫,笑的合不攏嘴,一家人老老少少歡聲笑語的度過了一整天。三十二年來,他常說:“作為兒女,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容易的,我只是做了一點我應該做的事,人都有老的時候,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讓老人在家里,每一天都能吃上熱乎的,住得舒心,活得開心就好。”徐如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動了這個大家庭所有親人,更為子女們做出了表率。小輩們時常回家看望老人,陪老人話家常,“平時多虧了我女婿照顧我,要不然我活不到現在”。
徐如剛孝敬老人、善待老人的舉動,深深感染了周邊居民,他的事跡在群眾中廣為傳頌,“我覺得一個家庭有多少金錢不重要,一家人和和睦睦、孝老愛親,就是最大的幸福。如今我的家上有100歲高壽的岳母, 下有三歲的曾孫子,五世同堂!”徐如剛開心的說。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樸實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人間大愛。徐如剛,用他的善良和孝心為岳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更為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