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2日電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22日表示,這些年我國糧食年年豐收,全社會的庫存目前非常充裕。中國的糧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飯碗。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會上,有記者提問:去年糧食價格普遍上漲,國際上許多國家紛紛捂緊自己的“糧袋子”,社會上對糧食安全問題十分關注,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今年對保障糧食安全有什么舉措?
唐仁健稱,這些年,我國糧食年年豐收,去年達到了13390億斤,創了歷史新高,比上一年增了100多億斤。全社會的庫存目前非常充裕。中國的糧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飯碗。去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產得出、供得上、賣得好,經受住了一次大考。
唐仁健指出,也要看到,我國的糧食供求不寬,一直是一種緊平衡的狀態。未來隨著人口的增長,特別是消費的升級,糧食的需求還會有剛性的增長。同時,再加上外部形勢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也明顯增加。
“在糧食安全問題上,我們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而且還必須盡可能把安全系數打得高一些,盡可能多產一些糧、多儲一些糧。我們講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唐仁健說。
唐仁健稱,保障糧食安全,重點是做好“兩藏”,“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這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如果皮之不存,糧將焉附。下一步,將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耕地“非糧化”,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同時確保15.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主要種植糧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
另外,還要確保規劃要建成的10.75億畝高標準農田,要努力種植糧食。唐仁健表示,高標準農田是提高地力和提高單產的一個關鍵抓手,具體是提高建設的標準和質量,確保一季能夠產1000斤,兩季能夠產1噸糧,這就是高標準。同時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尤其是把東北這個大糧倉保好、建好。唐仁健認為,下一步增加糧食產量根本的出路還是要向科技要單產、要效益,堅持農業科技要自立自強,下決心打好種業翻身仗,用現代的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來強化糧食安全的支撐。
唐仁健提出,還要建立“兩輔”的機制保障,“輔之以利、輔之以義”。“輔之以利”就是要讓農民種糧有錢賺,能夠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要堅持和完善農業的價格和補貼政策。“輔之以義”就是要壓實地方黨委政府在糧食安全上的義務和責任,所以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一號文件都明確下一步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以前主要強調的是省長負責制。通過這些努力來確保各省(區、市)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能夠保持穩定,有條件的還要不斷提高。
唐仁健表示,保供給既要保數量,下一步還要考慮保多樣、保質量,因為多樣和質量同時保,既是滿足市場消費需求的需要,同時也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效益的需要。所以,要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篇文章繼續做深、做細、做實,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業的生產結構,包括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讓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種類更多、質量更優、銷路更暢、效益更好,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