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鳳陽縣小崗村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強調:要堅定不移深化農村改革,堅定不移加快農村發展,堅定不移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總書記提出的這“三個堅定不移”從全局高度明確了“三農”工作重點,釋放了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強烈信號,表明了我們黨堅定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發展、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政策目標。這既是加快農村改革的響鼓重槌,也是推進“三農”發展的必由路徑。四年來,滁州全市上下不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接續推動改革發展,農村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鞏固擴大。
在深化農村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全面完成,天長獲批改革試點典型單位;“三變”改革試點村占全市90%;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上報待批,國有林場改革通過國家驗收。綜合醫改深入推進,醫共體中心藥房、慢性病免費發藥等經驗獲國家衛健委肯定,獲批國家醫保智能監控示范點、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測試點等。
當前,全市正緊緊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戰略部署,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和困難,繼續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一是堅持抓小崗促全市,突出抓好“一大一小一特色”,全域爭創國家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把小崗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辦出特色,把小崗打造成現代農業特色小鎮。二是推深做實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集體產權制度和“三變”改革,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力爭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占10%。三是牢牢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從生產端發力,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用改革創新的辦法調整優化農業要素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區域結構和主體結構,從整體上提高我市農業供給的質量和效益。
在加快農村發展上,取得新成就。滁州作為農業大市,承擔著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糧食生產已實現“十六連豐”。抓緊實施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04萬畝。獲得“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952個。新增1個國家級、3個省級龍頭企業。小崗國家農業科技園加快建設,天長獲批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南譙、瑯琊成功創建國家級滁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椒大墅龍山獲批創建國家產業融合示范園。鳳陽小崗、天長龍崗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電子商務加速發展,網上零售額突破105億元,居全省第三;省網商大會在我市舉辦,跨境電商工作獲省政府表彰等。
當前,全市以抓好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這“三大體系”為抓手,推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轉型升級,努力向現代農業邁進。一是抓產能提升,力爭全市稻蝦共作面積達80萬畝,新增百萬頭生豬產能,推進百萬畝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打造200萬畝優質專用糧基地,支持定遠發展千萬羽白鵝產業。二是抓特色提升,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超百個,確保總數超千個;支持南譙等地創建富硒功能農業產業園,力爭面積達5萬畝;發展壯大滁菊、艾草、芡實、百蕊草、葛根等道地藥材產業,力爭面積達20萬畝;大力發展特色雜糧種植,力爭面積達50萬畝。加快天長芡實、全椒龍蝦爭創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三是抓加工業提升,做優做強滁州食品產業園、天長今麥郎食品小鎮、來安糧食產業園等,培育10家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和1家超30億元企業。力爭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四是抓功能提升,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加快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
在維護農村和諧穩定上,取得新成效。精準脫貧取得新成效。完成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國家、省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僅2019年全市有1.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1%。定遠縣成功摘帽。社會治理不斷加強。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階段性成果,2019年中央督導組反饋的23個共性、12個個性問題全面完成整改。全市信訪維穩形勢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創成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小崗村被命名為第二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定遠二龍回族鄉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等。
當前,全市正圍繞“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繼續不懈努力。一是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持把好退出關、監測關、質量關,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積極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二是著力建設美麗鄉村。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先行,市級重點抓好小崗、大墅等“十大示范村鎮”,每個縣(市、區)要抓好2至3個重點示范項目。高質量抓好省級中心村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所有鄉鎮政府駐地和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生活污水設施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分類整改改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完成改廁3萬戶以上。三是強力推進鄉村治理。堅持“三治協同”,實施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縣鄉村三級試點,完善農村社區服務體系,提升基層服務精準化、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評,發揮“一約四會”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把農村真正建成鄉風文明、管理民主、和諧安定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