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協召開生態文明示范市創建專題協商會,圍繞“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市創建”進行專題協商。之前,市政協專門成立調研組,圍繞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及示范市創建工作,深入進行調研,形成了有分量的調研報告,為我市創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咨政和建議。政協委員紛紛發表意見,建言獻策,對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的戰略、思路、舉措和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也對化解困難、破解難題、迎接挑戰提出了方法和路徑。這是一次民意的大匯聚、大集中和大體現,表現了全市人民的心愿和意志。生態立市,我們的步伐可邁得更快些。
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是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和強力抓手。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以高瞻遠矚的眼光和魄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爭創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市目標,發出了創建的動員令,吹響了創建的沖鋒號。在過去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強化體制機制保障,積極探索具有滁州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初步走上了經濟發展較快、生態環境較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然而,這些成績的取得,只是基礎性的,與示范市的目標和要求對照,還有不小差距。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有著完整的科學指標體系,包括生態機制、生態環境、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生活、生態文化等方面具體指標。毋庸諱言,全市的創建意識不夠濃厚,產業結構調整速度不快,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城市人居環境有待改善。尤其是優質水質比例、優良天數、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等指標,要順利完成,存在諸多較為嚴重的困難。
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知難而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具有涉及面廣、綜合性高、持久性強等特點,必須做到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動員、全民參與。首先要樹立生態立市理念,把生態立市作為重要發展戰略,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統籌推進綠色發展、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各方面工作。其次,以創建“三類城市”為載體,強化自然資源資產優化管理。以爭創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為載體,強化水資源管理;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加強森林資源管理;以建設綠色生態綜合城市為載體,強化人居環境管理。再次,聚焦聚力短板,狠抓環境突出問題治理。下大力氣開展水污染綜合治理,確保水環境質量持續穩步提升。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穩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更主要的,是強化綠色發展。從源頭上優化資源配置,劃定并嚴守資源利用上線、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任何項目不逾“雷池”一步;全面推動產業升級,強制各類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注重引導企業轉型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食品、智能家電領域,打造若干個新型產業集群,形成新動能。
“江淮領秀、山水亭城”的滁州,是宜人宜居之地。建成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市,又在“美麗滁州”的名片上烙上了金字招牌。為讓這一天早日到來,我們邁開矯健的步伐,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