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提鄉村振興戰略,不僅為新時代我國“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成為為未來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的行動指南。弘揚“小崗精神”,探索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是新時代以小崗村為代表的中國鄉村的重大實踐。
一、弘揚踏實創業精神,推動小崗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走在前。40年來,小崗村產業發展水平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礎和特色,但基礎不厚,特色不明。必須立足自身條件,依托現有基礎設施條件,結合小崗村“三年大提升”、“兩年大變樣”工程,補齊小農戶小規模經營短板,引導并帶動農戶形成適度規模、更高標準的產業基礎。一是重視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小崗村要把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精選藍莓、草莓、苗木花卉作為優勢特色農業,加快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二是把小崗村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建設作為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轉變的樞紐。三是挖掘小崗村發展旅游業潛力,以創建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為契機,加快小崗村5A景區創建,以大包干紀念館、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為載體,將紅色旅游特色融入創意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著力打造商貿旅游街和小崗特色文化旅游節,發展全域旅游,使旅游業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龍頭。四是合理使用小崗村品牌,要引入專業團隊開展品牌策劃管理運營,深度挖掘品牌價值,拓展營銷渠道,提高小崗村的品牌影響力和經濟實力。
二、弘揚務實包容精神,推動小崗人才振興
小崗振興發展需要各類人才的支撐。現實看,小崗要振興,人才很缺乏。一是新型農民要塑造。現如今沒有技術知識,地都種不好,更不用說發展現代產業。可以依托安徽科技學院和小崗培訓中心,有針對性地實施農業知識培訓、科技入戶項目,組織農業專家下鄉進行定點專業輔導和培訓,讓他們掌握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條件允許還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組織一些有干事創業激情的青年村民到發達地區參觀學習,開闊視野、啟迪思維。二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要加強。小崗需要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本村本土基層干部群策群力,共謀發展之計,共獻愛村之心。三是外出回鄉隊伍要壯大。現在村里發展態勢已成,要鼓勵和支持本村大學生、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形成各路人才參與和支持小崗振興的生動局面。四是對有志于共畫小崗發展藍圖的專業人才來到小崗,也可以給予一定特殊政策。讓更多的人才在小崗安心創業。
三、弘揚奉獻自強精神,推動小崗文化振興
鄉村振興既是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物質生活改善的過程,也是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的過程,二者缺一不可。培育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一是提倡良好家風建設。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良好家風建設首先是村里黨員干部家庭的家風建設,只有做好給群眾看,才能更好引領群眾干。二是力推文明鄉風建設。把建設“干凈、美好”鄉村作為基本目標,引導每家每戶建好“干凈、美好”庭院或居屋。按照徽風皖韻的“升級版”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和全域旅游的功能定位,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實施農村廁所、垃圾、污水整治“三大革命”,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提高綠化覆蓋率,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建設田園綜合體,打造園區、景區、社區融合的新小崗。強化工作機制,深入推進移風易俗,紅白喜事不大操大辦、不鋪張浪費、不盲目攀比。鼓勵村民參與各種健康向上的文體娛樂活動。三是共筑淳樸民風。借助基層文化平臺,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強化其道德教化作用,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
四、弘揚擔當合作精神,推動小崗基層組織振興
鄉村振興,組織建設是核心。一是要選好班子和帶頭人。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在堅持選派第一書記的同時,從長計議,著力加大培育根植小崗、群眾信賴的村兩委人選。二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嚴把黨員入口、嚴把發展程序、嚴格責任追究,著力提升黨員發展質量。三是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群眾解決難事、急事、愁事。四是鼓勵群眾參與管理自己的事情。創新村民自治的實現形式,在村黨組織領導下,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作用,完善議事決策程序和制度,讓農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真正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著辦,增強群眾的“存在感”,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五是加強法治建設,依托村綜合治理中心等平臺,逐漸完善村里的各種制度,積極探索“三個結合”的有效途徑。實現依法治村與經濟發展結合,依法治村與解決村民合理訴求結合,依法治村與民主管理結合,進一步提高村級治理水平。
五、弘揚勇闖新路精神,推動小崗深化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指出:“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小崗村既是農村改革的發源地,還要繼續當好農村改革的先行者。40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小崗村不斷深化土地制度改革,2012年7月,小崗村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示范試點工作,2015年7月8日頒發了全省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一證”。同時,不斷探索適度規模經營的新形式。目前,小崗村共流轉土地8933畝,其中規模流轉約占八成,耕地流轉率達到65%,初步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紐帶,以農戶經營為基礎的農業發展新格局。當前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為代表的農村綜合改革是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目標在于探索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小崗村要在積極探索實施這兩項改革的同時,統籌推進農村金融創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各項改革,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動力。
(作者單位:滁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