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時代更要有新作為。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即嘹亮吹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集結號”,開啟滁州“兩個文明”建設新征程。這是我市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行動,是貫徹省委全面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實在工作,是奮力推進現代化新滁州建設的有力之舉。各級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創則必成的信心決心,迅速行動,積極作為,把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首先,我們要充分認識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大意義。按照市委部署,從現在開始,奮戰三年,力爭到2020年成功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這個時間,正好是我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節點。因此,全市上下都要明白,之所以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內容;滁州要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要實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標任務;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一步帶動城市建設整體水平和市民文明素養的大幅提升,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優良的軟硬環境,給廣大人民群眾造就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可見,創建文明城市的意義不在于“得牌”“受獎”,而在于讓廣大人民群眾得惠受益。
其次,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創建工作所面臨的艱巨挑戰。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有明確的條件和內容,考核認定標準高、要求嚴、杠杠硬。雖然去年滁州跨進了安徽省文明城市行列,但毋庸諱言,對照全國文明城市各項測評指標,我們還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環節。一是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硬件不足,環境臟亂差問題仍較為突出,需要下真功夫加強建設管理;二是在城市綜合治理方面,沒有建立起長效機制,工作力度忽緊忽松,創建工作經常出現反彈,如農貿市場周邊混亂、背街小巷存在衛生死角,等等;三是文明創建宣傳教育引導力度不夠,市民的文明意識不強,良好的文明行為沒有養成。認清不足方能對癥下藥,治好沉疴痼疾。對此,我們要采取強有力措施,嚴抓嚴管,下大力氣啃下這些“硬骨頭”。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雖然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但滁州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也為我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供了一些有利條件。一是有了較好的經濟基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了堅實的經濟支撐;二是有了扎實的創建基礎,通過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城鄉完成了一大批硬件設施建設,人居環境顯著改善;三是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創建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尤其是在創建過程中,我們錘煉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創建干部隊伍。這些充分表明,滁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其時已至、其勢已成,乘勢而上、創則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