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招大引強?在全市一季度招商引資“三看三比”巡回檢查現場會上,市委副書記(主持市委工作)、市長張祥安用這樣的比方給予了解答:“就像建房子,光有磚瓦、椽子不夠,一定要有四梁八柱,這樣才能建起產業大廈。”這個“四梁八柱”,指的就是規模大、名氣大、投資大、實力強、科技強、潛力強的大企業大項目。具體來說,就是今年全市要確保新引進5至10億元項目40個,10億元以上項目30個,力爭在50億、超百億的龍頭型、旗艦型、基地型項目上取得新突破。
去年,面對復雜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市委、市政府采取系列有力有效措施,促使全市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和增幅站穩了全省第一方陣,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取得如此成績,重要一點就是得益于招商引資。據統計,去年招商引資工業企業繳納稅收超5000萬元的有16家,超億元的有6家。但客觀來看,引來的項目中堪稱“四梁八柱”“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大項目比較少。對此,各地各單位今年一定要拿出真招實措,千方百計在招大引強上求取實效。
招大引強,各級領導要一馬當先。能不能在招大引強上實現大突破,關鍵在于領導干部如何作為。如果只是紙上談兵、光說不干,或者上面抓一下、下面就動一動,任務不細化、責任不明確,招大引強就只能望洋興嘆。對出去跑一跑、轉一轉、做個樣子給上面看,幾個月下來招大引強一點收獲都沒有的單位領導,市有關部門必須問責問效。只有采取嚴明的考核獎懲措施,才能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抓招商引資的責任感、緊迫感、行動力;只有“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才能促使各級用心用力去尋找大項目,在招引龍頭型、旗艦型、基地型項目上取得實際成果。
招大引強,各地政府要打造環境政策優勢。現在,市場上不缺項目也不缺錢,能不能招引來大項目大投資,關鍵取決于我們有沒有吸引人的優良環境,有沒有能打動人心的優惠政策。各地要大膽解放思想、創新突破,制定出臺法無禁令、政無禁止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措施;要將幫辦幫扶制度化、常態化,切實創優政務服務環境、企業家成長環境;要真正降低企業投資和運營成本,把“重商、親商、安商、富商”落到實處。有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環境政策優勢,“金鳳凰”就能引得來、落得下、留得住、發展得好。
招大引強,各地各部門要放寬視野。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是招大引強的重點目標,中西部、環渤海區域等地同樣有大產業、好項目,是招大引強不可忽視的地方。各地各部門既要瞄準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發力,也要緊盯行業內知名企業、產業龍頭企業抓住不放;既要廣泛聯系企業家、商界朋友,又要普遍結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多層面多渠道搜尋招大引強項目線索。同時,我們還要拓寬招大引強范圍,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現代商貿服務業、現代農業項目等,都是我們招大引強的迫切抓手。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