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把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途徑。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實現農業發展轉型升級,除了政府推動,更需要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需要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把集體的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實現農民對集體資產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權利,對于深化農村改革、保障農民權益,形成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大意義。
一、天長市試點工作主要做法與成效
2015年初,國家農業部等三部委確定天長市為安徽省唯一“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天長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加強對改革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兩年以來,天長市根據試點方案要求,按照“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專家論證→立項報批→點上試驗→面上推開→監測評估→經驗總結”八步改革工作運行機制,綜合施策,分類推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天長市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機制創新,探索出“確權、確員、確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建立產權交易平臺”的“三確一成一建”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路徑,夯實了農村集體所有制基礎,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與成效。
一是實現了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的全覆蓋。在全市范圍內統一部署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突出分類指導,堅持全面推進,根據集體資產和集體收益等情況,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不同內容和要求,天長市對127個經營性凈資產為正值的村,開展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的“六項股份權能”;其余24個經營性凈資產為負值的村,成立經濟合作社,實現了151個村改革的全覆蓋。
二是明確了農村集體資產產權關系。通過“確權、確員、確股”,有效防止了集體資產被平調、侵占、私分等現象,保障了集體資產的完整性。確權,摸清了村級集體資產家底。集體資產,是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的物權對象。對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是保障集體成員充分享有物權的財產依據。截至2015年6月30日,全市村級集體共有資金2721萬元;對外投資1028萬元;固定資產凈值2.95億元,資源性資產面積3.1萬畝;債權總額5883萬元;債務總額7591萬元。確員,確認了集體成員身份。確定集體成員身份,是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的基礎,是保障集體成員財產權利的依據。天長市151個村(社區)共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50.71萬人。確股,量化了集體資產股權。集體資產股權量化,為發展農民股份合作提供了保障,使農民享有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得到物化。股權管理實行“生不增、死不減,進不增、出不減”的靜態模式,并以戶為單位統一發放股權證書。全市共量化資產8332.42萬元,發放股權證書11.31萬份,42.63萬農民成為合作社股東,實現了農村集體資產由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歷史性轉變,建立了集體資產與成員之間“按股享有、民主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
三是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加強財政引導、多元化投入共同扶持集體經濟發展機制,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天長市在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價值普遍不高的情況下,試行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捆綁抵押貸款做法,創設了“農權貸”融資產品,允許農民集體資產權能作抵押,釋放農民的股份權能,為農民增收提供資金支持。
四是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通過改革,村民真正成為集體資產的主人,他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同時,實行股份合作組織成員固化,有利于減少產權糾紛,也使外來戶、農轉非、“農嫁女”等群體的權益保護及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有效的維護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的啟示
課題組從調查情況看,通過兩年的探索與實踐,天長市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其啟示與推廣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試點改革為探索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找到了新路徑。天長市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僅喚醒了農村沉睡的資產,明晰了集體產權歸屬,完善了集體產權權能,而且為促進農村集體產權自由流動、優化組合,真正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奠定了制度基礎。今年3月份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人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確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民事主體地位,為集體經濟組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今后由點及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中,還需要加強單項改革與綜合改革的配套機制設計。其一,進一步完善集體資產股權權能。試點單位在全面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權、收益權試點的基礎上,繼續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有償退出權、繼承權及抵押、擔保試點,以多方面激活農村產權潛能。其二,縱深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市場化。試點單位抓緊建立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市(縣)級綜合服務平臺和鎮級基礎服務平臺,依托市(縣)級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平臺,建立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讓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能夠自由流轉,把集體資產真正盤活,讓農民從盤活的資產中獲益。
二是試點改革找準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抓手。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落腳點在于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成員權益。天長市通過財政的投入設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基金,投入政府的平臺公司,收益用于獎補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集體或農民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以美麗鄉村和一村一品為載體,積極申報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通過建設光伏電站、發展鄉村旅游、發展現代農業等途徑,打造農村集體經濟增長新亮點。
三是試點改革為實施精準扶貧找到了新方式。通過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搭建的股權平臺,把貧困群眾與合作社、企業等經營主體有機連接起來,將精準扶貧到戶的財政補助資金,作為貧困農戶的股金,投入到合作社或其他經濟組織形成股權,貧困農戶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改變了過去以往純粹“輸血”變成“造血”,為貧困群眾找到了持續增加收入的新方式。
四是試點改革為優化鄉村治理找到了新機制。通過改革,農村基層組織各歸其位、各司其職。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探索政經分離,優化了鄉村治理體系。村黨支部從經營事務中解脫出來,通過夯實黨務、創新服務,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探索明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職能關系。村委會回歸社區管理和服務,集中精力搞好社區自治、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股份合作社應嚴格按照管理制度辦事,發揮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新的農村集體運行機制制約了內部人控制,從制度構建上杜絕了村官貪腐現象。 (執筆人:呂小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