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書記(主持市委工作)、市長張祥安在全市一季度招商引資“三看三比”巡回檢查現場會上強調,滁州的發展一定要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協調發展,這也是指導思想,就現階段而言,我們一定要突出工業主導地位的理念,以工興市、以工強市,通過工業來拉動一產、帶動三產,通過工業來強市富民。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宏觀環境和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市上下必須心無旁騖、堅定信心,堅持把工業作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按照總量擴大、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的要求,在培育高端產業、整合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做優做強企業、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做強實體經濟,做優發展質態,加快提升工業發展水平。
要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提升。分行業研究傳統產業提升的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突出產業配套、鏈條延伸、集聚發展,加快建設重點產業集群。突出抓好千億技改,以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為方向,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產品和競爭力,增創傳統產業競爭新優勢,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制造業邁進。
要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4105”計劃,以省級、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為突破口,統籌推進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加快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力促新興產業規模化、優勢產業集群化、傳統產業高新化。明確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強化工業招商,將招商選資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千方百計引進大好高項目,同時要抓好省級智能家電基地建設、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培育,形成高端產業集聚,培育新的產業競爭力。
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緊密融合,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化解過剩產能,促進企業協調發展,提高工業經濟發展質量。
要突出抓好企業幫扶,堅持問題導向、實施分類指導,鼓勵扶持企業爭創名牌名標,大力提升品牌競爭力,提高產品本地配套率,實現幫扶工作制度化、常態化、精準化,推動企業上規模上臺階上水平。切實尊重、關愛企業家和企業經營者,充分發揮他們在振興工業的主體和主導地位。
工業興則滁州興,工業強則滁州強。我們要牢固樹立“工業強市是第一戰略、工業經濟是第一經濟”的理念,不斷優化服務、優化政策、優化環境,努力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創造最佳條件,在中部崛起闖新路中爭當排頭兵,為建設美麗滁州作出新貢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