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對于滁州市霞客系列企業的上千名員工來說,是在隨時下崗的危機感中度過。在情緒和生活經歷了過山車似的一年后, 1月8日,首次受理破產重整案件的滁州市中級法院,妥善審結3家霞客系列企業破產重整,企業平穩度過危機,上千名員工又能安心繼續工作。
說起滁州的霞客系列企業破產問題,員工們之所以如此焦慮,是因為企業本身運轉良好,對于突如其來的債務危機,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以生產彩纖而聞名的滁州霞客公司一度風光無限,連帶的其他兩家企業滁州安邦和滁州安興公司,生意一直順風順水。“事實上,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因為母公司江蘇霞客作為上市公司陷入“擔保門”首先爆發債務危機,作為生力軍的滁州3家企業被波及。“從2014年3月份開始,連續接到涉3家企業的債務訴訟案件”,滁州中院民二庭法官葛敬榮介紹,“僅在中院就有27件訴訟,涉訴標的額約為4.7億元,債權人涉及多家金融機構,3家企業負債合計高達22.8億元。 ”
這3家企業都是滁州上規模企業,共有職工1800余人。如果處理稍有不慎,將極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清算,大批員工失業。在接手案件時,法官還走訪了企業生產一線,員工的不穩定情緒非常明顯。同時,債務危機會造成銀行大量貸款損失,對滁州的金融環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進而影響滁州市的整體經濟生態。
在債務危機爆發后,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企業債務危機處置維穩領導小組,與無錫方面就挽救霞客系列企業,共同維護金融環境,進行聯手處置,并希望借助司法之力,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維護社會穩定。
2014年12月15日、2015年3月20日,3家企業先后向滁州中院提出重整申請。這是滁州中院建院以來首次受理破產重整申請,對于法院工作也提出了挑戰。
滁州中院根據申請,及時召開大額債權人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的聽證會,就3企業是否具有重整價值進行論證,聽取各方意見。隨后,法院依法裁定受理了3家企業的申請,分別指定管理人,院長陳嚴法親自過問、督促并參與協調處置。
承辦此案的民二庭幾乎天天召開業務討論會,在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之間找準平衡點。同時,按照滁州、無錫兩地聯動化解金融風險的工作要求,前后10余次赴無錫、江陰,與當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人民法院及意向重整投資人多次洽談,積極促進企業重生,爭取債權人利益最大化。
受債務危機影響,滁州3家企業前期資金運作停滯,在滁州安興公司,因資金短缺,拖欠各級稅務機關及海關稅款數千萬元,連生產原料、供氣供電等都成了問題。法院多方協調,確保企業繼續生產經營。民二庭法官陶繼航說,在案件審理期間,承辦法官們多次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經營狀況,與企業職工談心交心。“即便不知道明天如何,職工們仍然每天堅守崗位,我們也要讓他們看到機器運轉,看到希望。 ”
經過多方努力,2015年6月30日,江蘇霞客重整成功,滁州多家金融機構獲得了江蘇霞客60.24%約2億元的代償;9月10日,安興公司重整計劃通過,各金融機構又獲得22%的清償;10月16日,滁州霞客第二次債權人會議通過重整計劃草案,普通債權受償率在42%以上。通過重整案件的審理,3家企業相繼走出困境,得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