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當地硬筆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滁州市逐漸成為全國硬筆書法創作教學基地——
日前,滁州市舉辦“醉翁亭杯”第二屆硬筆書法大賽,來自滁州本地以及廣東、河北、江蘇等地的書法愛好者踴躍參賽。其中既有青少年兒童,也有滁州學院等高校的大學生,還有公安、稅務、銀行以及社會辦學機構的成年人。千余件作品,楷、行、草、篆、隸五體俱全。這是繼首屆全國硬筆書法教學研討會在滁州市舉辦以來,該市硬筆書法愛好者的又一次盛會。
如今,滁州已成為全國硬筆書法創作、教學及研討的一個重要基地,究其原因,離不開滁州市一批硬筆書法家“書法育人種文化”的理念和默默奉獻的實際行動。
走進位于滁州市一所中學的滁州市硬筆書法家協會辦公室,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鄒永遠正在忙著書法大賽的評獎事宜,“我們協會的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大家利用業余時間為協會做事,目的就是在滁州普及書法藝術,弘揚傳統文化。”提及與書法結緣,現為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的鄒永遠侃侃而談。鄒永遠1988年考進安徽供銷學校,學校最重視打算盤和寫字,不過關不能畢業。這個“硬性要求”沒有難倒他,倒是讓他從此喜歡上了書法。一次偶然的機會,鄒永遠認識了著名硬筆書法家、原安徽省硬協主席周鑒明先生,并拜為老師,逐漸形成靈秀的硬筆書法風格。從供銷學校畢業后,他回到家鄉明光工作,邊工作邊練習書法,進步很快,逐漸有了走硬筆書法道路的夢想。這些年,他積極與國內硬筆書法名家學習、交流,多次在國內硬筆書法比賽中獲獎。
在多年的寫作與教學中,鄒永遠感到需要一個組織來引領,讓更多的硬筆書法愛好者參與進來,特別是在中小學生中推廣普及書法教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尤為重要。他“毛遂自薦”到明光市的中小學教書法課,把書法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教書法,先從執筆方法、坐姿教起,效果很好。 1997年,明光市硬筆書法家協會成立了,鄒永遠和協會會員一起到中小學里開書法講座,不僅教學生,還教老師,在他看來,教好一個老師,相當于教好無數個學生。隨著學生們在全國書法比賽中不斷獲獎,明光市硬筆書法家協會的教學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引起滁州市及國內業界的關注。鄒永遠本人也成為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當選為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受邀為全國書法教師舉行三屆培訓。 2009年,滁州市硬筆書法家協會成立,會員從起初的120多人,逐步發展至如今的200多人,這其中有機關干部、醫生、中小學校長和企業家等。大家嚴格執行協會規章制度,每年都要召開數次交流研討會議,舉辦數次大型書法活動。全國硬筆書法教學研討會、醉翁亭杯安徽省第十屆硬筆書法大賽、喜迎農歌會千人書寫醉翁亭記、美好新滁城全市硬筆書法大賽、魅力滁州全市青少年硬筆書法大賽等10多次活動影響較大。此外,他們還到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了10多次教學活動,舉辦學校硬筆書法老師培訓班。
沈尹默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高超的藝術,因為它有著書畫的燦爛與音樂的和諧。 ”書法能培養人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滲透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而想象力和創造力,則是當下中小學生尤其需要提升的能力。如今,在鄒永遠和協會會員的努力下,滁州當地青少年書法教育形成自己獨到的教學經驗,一方面注重營造淡雅靜謐的環境,強調練習筆法、掌握技巧,另一方面采取“扎根傳統,弘揚個性”的教學方法,將歷史典故、古詩詞等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滲透到習字之中,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體悟漢字的精妙和書法的魅力。此外,為突出每個學生的個性,書法老師也會根據不同孩子的書法基礎和性格特點,選擇適合的碑帖范本和書寫內容。
“無論社會怎么發展,科技怎么進步,電腦如何盛行,只要中國漢字存在,書法藝術就會存在。所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整齊劃一的電腦字也永遠代替不了鮮活跳躍的手寫體。 ”鄒永遠說,硬筆書法相對毛筆書法而言,具有快捷、便利、清朗的特點,因而具有更強的實用性和可普及性,他對硬筆書法的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