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地區生產總值連續5個季度在個位數增長之后,今年上半年增幅重返兩位數,達到10.1%。也就是說,在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幅達到11.1%之后,2014年全年在個位數增長區間運行,一直到今年一季度。與2013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的是,去年以來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壓力趨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各種矛盾和問題凸顯與交織,經濟環境異常復雜和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中央和省一系列決策部署,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積極適應新常態,頂住壓力、主動作為,堅定信心、負重前行,致力于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全面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健康發展,較好實現了年初確定的“穩中奮進、好中加快”的總要求,主要經濟指標都在兩位數增長,結構調整持續推進,農業形勢繼續向好,深化改革全面啟動,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上交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漂亮的成績單。
翻看今年上半年統計數據,我們充滿著欣喜和欣慰:主要經濟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69.2億元,增長10.1%,增幅重回兩位數方陣,創造出好于同期、高于預期的佳績;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的增幅都在10%以上;從動態指標在全省的位次來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等3項指標在全省位居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2項指標位列全省第五,站穩全省第一方陣。我們可以豪邁地說,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要指標爭先進位,特別是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招商引資破難奮進,特別是重大項目再獲新突破;各項改革扎實推進,特別是部分試點形成新亮點;城鄉建設持續發力,特別是關鍵工程展現新面貌;民生保障持續加強,特別是為民辦實事有了新進展;其他工作統籌推進,特別是難題破解取得新成效。
來之不易成績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全市上上下下強烈的發展意識。全市上下在統籌“四個全面”的背景下,沿著“三個發展”的科學道路堅定不移地前行。自從“三個發展”戰略確立以來,全市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移謀發展。全市干群思想高度統一,一致認為發展是第一要務,保持較快發展速度是必需的。加快發展是解決滁州一切問題、沖刺全省第一方陣、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在新常態下搶抓機遇,能發展多快就發展多快。不折騰、不動搖、不懈怠,一心一意促發展。
來之不易成績的取得,其次得益于非常時期采取的非常舉措。去年市委五屆八次、九次和今年初的“兩會”,都一以貫之確立了加快發展的路徑和操作性措施。緊緊圍繞沖刺全省第一方陣主目標,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上下以承接轉移和創新升級引領新型工業化,以示范園區引領農業現代化,以新興業態引領現代服務業,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把項目工作擺在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強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社會事業改革等,各領域改革全方位鋪開,為經濟提速增效增添了強大動力。
來之不易成績的取得,還得益于營造出風清氣正、創業發展的優良環境。全市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優化政治環境;市委明確提出“兩個絕不能”、“三看三不看”和“三保護三不保護”的用人導向及評價機制,旗幟鮮明地尊重勞動者,支持改革者,鼓勵實干者,寬容失誤者,懲治腐敗者,樹立了鼓勵改革,獎勵實干的導向;廣大黨員干部大力弘揚“大包干”精神,大力弘揚沈浩精神,爭做“有追求、有作為、有擔當”的人,打造出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黨員干部隊伍。全市廣大黨員干部以“三嚴三實”為干事創業的標桿,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能,持之以恒反“四風”,將作風建設持續推向路上;壓實壓緊“兩個責任”,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持續高壓,為滁州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