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模式的不斷創新,“三新領域”即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和新就業群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本報今日起,開設《“新”青年 創業志》專欄,聚焦全市各地“三新領域”創業者,傾聽他們創業創新的故事。
2024年9月28日,劉楊把關于瑯琊山、醉翁亭、歐陽修等帶有滁州文化符號的文創產品搬入位于滁城香港城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并隨手在抖音發布了一條自家小店的短視頻,瀏覽量迅速突破10萬,當天晚上就有人來“掃貨”,國慶期間更是每天有上百位游客前來購買商品并打卡。
“當時完全沒想到大家這么熱情,不僅有外地游客來‘掃貨’,還有許多本地人從縣(區)趕來支持,他們說,在各地旅游的時候就‘眼饞’其他城市的文創產品,現在滁州終于也有了自己的周邊文創。”目前,店里有10余款冰箱貼、12款明信片,幾十款印章供游客“打卡”。
這家小店何以受歡迎?
劉楊的答案是,滿足游客“打卡”心理,讓商品承載獨特記憶。
店里的文創產品并沒有在網上售賣。劉楊希望自己設計的產品不是隨處可購的快消品,而是游客旅途的一部分。于是,店里常見驅車前來的客人們帶著“集章本”,印上屬于滁州的一頁。
游客們的答案還多了一項。在這里能夠收到一份生動的“滁州旅游攻略”,老板劉楊會為客人們詳細介紹好玩的景點、特色美食以及相關文化。
“這也是我開這家店的原因,希望這里成為宣傳滁州文旅資源、推介滁州特色文化的一扇‘窗’。”
從小就喜歡美術繪畫,整天在紙上畫來畫去,雖然本科學的不是繪畫專業,但劉楊心中始終埋藏著一顆熱愛的種子。大學畢業后,本來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他總覺得“沒勁”。“我要遵循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2024年,劉楊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辭去月薪過萬的工作。整整一個月,他足不出戶,思索接下來要怎樣去走自己的人生路。機緣巧合之下,靈光一閃的設計在“小紅書”平臺賣出。同時,他的作品得到許多年輕人的青睞,線上訂單紛至沓來,他也逐漸成為圈內小有名氣的設計師——“羊毛火火”。他設計的文創產品遍布全國30多個城市,其中爆款產品月銷量5000+。有了穩定可觀的收入之后,劉楊不僅完成“小我”的心愿,“大我”夢想也更加清晰,“我生在滁州、長在滁州,我想用我的作品讓更多人認識滁州、愛上滁州。”
懷揣著對家鄉的熱愛,劉楊設計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產品,最主打的還是冰箱貼。想要贏得顧客的青睞,產品要“好看”“年輕化”“有文化”。于是他設計出夜光流沙冰箱貼、開瓶器兩用冰箱貼等產品,每一個都藏著小驚喜,無一不在用創作者的熱情打動消費者。“每個產品平均要設計一個多月,反復打磨,爭取把本土文化更好地融入年輕人熱愛的物件里。我還有很多想要設計的東西,未來有機會會把它們一一實現。”如今,小店里面依然留有一個剛好能放下一張椅子、一臺電腦的迷你隔間,可以讓劉楊在營業的時候進行創作。
在創業途中,劉楊稱自己沒有經歷“大風大浪”,但是“小麻煩”也不少。
店剛開業的時候,一枚造型復雜、線條極繁的冰箱貼,在生產了4000個之后,才被發現上面有個錯別字。“也許別人不會留意到,但畢竟要推廣滁州文化,一定要糾正過來。”最后的結果是,他損失了幾萬元,又把這款冰箱貼重新生產。
如今,小店的各項運營逐漸步入正軌,在線上平臺,能看見“羊毛火火”的產品與滁州好風景合照打卡,“10萬+”的爆款流量常常出現在他的短視頻里。前不久,他還應邀去了滁州城市職業學院作報告,同在校學生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歷程。劉楊謙虛地說:“身處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趕上文旅深度融合的大環境,加上市里多個部門的關心支持,才有了我今天的小小成績。”
今年7月,劉楊的工作室正式變更為滁州楊毛火火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未來,我希望透過這扇‘窗’看見更多人的故事,別人也能看見更多滁州文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