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長越高,大樹卻越來越少,小鳥以后只能住進鐵釘做的窩嗎?”日前,天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展廳里,第四小學三(6)班學生卯戴辰向參觀的學生、家長和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鋼鐵殘巢》。廢棄的鐵釘被他用膠水“編織”成一個鳥巢,樹下是工廠和煙囪,強烈的金屬冷光與稚嫩的環保追問形成巨大張力。憑借這份“心疼小鳥”的創意,卯戴辰從200余名小選手中脫穎而出,摘得天長市2025年“變廢為寶煥新彩”小學生創意手工比賽的桂冠。
一根銹釘、一只廢塑料瓶、一張舊報紙,在不少人眼中只是等待清運的垃圾;但在充滿智慧的孩子們手中,竟成為叩問未來的鑰匙。本次比賽自6月初啟動以來,共收到該市城鄉28所小學200余件作品。有的孩子將廢棄電子元器件拼成一個個“健身達人”,有的小朋友用卡紙邊角料粘出一頂流光溢彩的“京劇鳳冠”,有的同學拿廢舊報紙搭出長征火箭“發射塔”……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與巧手匠心,讓環保理念既看得見、也摸得著。評委們依據“廢舊材料利用率”“環保主題表達”“創意與美觀”三項核心指標,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
記者了解到,天長市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立德樹人體系,逐步形成“賽事+課堂+實踐”立體化教育模式。節能宣傳周期間,各小學同步開展主題班會、手抄報比賽;供電部門黨員服務隊走進校園,開設“一度電的旅行”互動實驗課;還有學校通過舉辦“跳蚤市場”,鼓勵學生交換舊玩具、舊書籍,讓“閑置”變“共享”。此次手工賽,正是上述系列活動的“壓軸大戲”。
“比獲獎更重要的是‘小手拉大手’的放大效應。”天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廢舊物品在孩子們的巧手中煥發新生,不僅在校園內引發關注,更通過家長參與、作品展示等環節,讓環保理念從校園延伸至家庭和社會。該市謀劃組織更多部門積極加入,搭建資源循環利用實踐平臺,推動形成“校園引領、家庭參與、社會聯動”節能環保鏈,推動共建綠色家園,讓綠色理念真正融入社會。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