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姚童玲 實習生周奕菲)今年以來,南譙區平均降雨量365.1毫米,較常年偏少52.4%。全區塘壩、水庫蓄水量約4872萬方,占蓄水總量1.25億方的39%,較常年同期偏少31%。該區境內除沿河圩區灌溉滿足要求,西北部鎮均存在內水不足問題。
鑒于旱情,該區強化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天氣及氣象預報。針對6月19日至22日強降雨,啟動水旱災害防御四級應急響應。落實小水庫盯防和“叫應”機制,及時向水庫“三個責任人”發出預警短信500余條。加強巡壩查險,“點對點”叫應35人次,確保險情早發現、早處置。工程調度上,嚴格執行水利工程汛期控制運用計劃,抓住每一場降雨漲水過程,在確保防洪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蓄水保水,有效攔蓄使用雨洪資源。調水管理中,5月份以來,王山頭、雙新、陸莊一級站等4處國營泵站開機579臺時,累計提水超220萬方,解決腰鋪鎮姑塘村、烏衣鎮汪郢村約1.6萬畝農田灌溉。調度獨山水庫放水260萬方,解決黃泥崗鎮1.8萬畝農田灌溉。
該區多部門開展旱情會商,統籌抗旱工作,分類指導各鎮適度超前搶提外水灌塘補庫,做足抗旱水源儲備。7月份以來,派出專業技術人員30余人次,搶修10座村級抗旱泵站、抗旱設備15臺套240千瓦,確保灌溉設備正常運轉。多舉措保障農村人飲供水,配合加快推動“引江入滁”工程移民征遷工作和滁城應急供水保障。動態摸排農村群眾飲水情況,投入保供水人員約50人次,組織送水約100車次,解決120人次飲水困難。巡查供水管網2310千米,完成供水管網及設施搶修150余處。加快推進南譙農村供水一體化(珠龍水廠)建設,新增日供水能力3000噸,將有效解決珠龍、大柳兩鎮供水問題。
記者了解到,該區堅持旱澇同防同治,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原則,實時了解農作物受災面積、群眾供水、水利灌溉設施運行等情況,積極搶提外水灌塘、補庫、澆田。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做好臺風、局地強降雨防范工作,密切關注汛情、旱情、險情,加強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警,嚴防旱澇急轉。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