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史悅 實習生周奕菲)當前,明光市水稻普遍處于分蘗至拔節孕穗期,玉米進入抽雄、吐絲期,是形成籽粒產量的關鍵生長期,也是需水關鍵期。然而7月份以來持續高溫、降雨偏少,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面對特殊天氣狀況,明光市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分類指導,多措并舉做好秋糧抗旱補墑工作。
記者從明光市獲悉,該市在地農作物131.46萬畝,其中水稻70.2萬畝、玉米16.68萬畝、大豆20.52萬畝等,7月以來降雨僅有180mm,較歷年同期偏少約2成。目前,在地農作物缺墑面積2.3萬畝。鑒于旱情,該市第一時間召開抗旱工作會議,督促鄉鎮街道機電站開機提水,農業農村局組成7個工作指導組,下沉到各鄉鎮街道分區域指導抗旱補墑工作。明南街道橫山村主動作為破困局,積極對接隔壁定遠縣,跨區調水解燃眉之急,成功達成塘壩水源跨區域調配共識,精準覆蓋1000多畝農作物。
為科學推進抗旱保產,該市通過加強技術指導,實時監測土壤墑情,及時發布農情、墑情信息。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并發布“科學灌溉補墑技術指導方案”“水稻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意見”“玉米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要點”“大豆中后期防災減災促豐產技術指導意見”等,組織138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墑情診斷、節水灌溉等全流程技術指導服務。同時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利用農技“110”發布抗旱保墑信息,促使農戶增強抗旱補墑意識、掌握抗旱補墑技術。
該市強化統籌安排,國有泵站提水4100萬方,其中沿淮河的老窯、東西澗、楊洼、周崗、女山湖電力排灌站等國有泵站搶提淮河水1800萬方;組織農戶、種植大戶利用移動泵車、臨時機械2566臺(套)自發灌溉,抗旱澆灌面積達45.51萬畝次。同步推進“抗旱防病”雙線作戰,7月以來,發布病蟲情報3期,安裝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性誘捕器8000套,指導種植戶200戶,病蟲草害防治面積6.6萬畝。
目前,明光市正加密監測預警,提升應急處突能力,根據雨情、旱情發展趨勢,及時啟動或調整應急響應。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