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在天長市白塔河萬壽鎮段河畔,河道專管員殷開林身著綠馬甲,熟練地使用制式打撈工具清理河面雜草和漂浮物,智能終端實時回傳水質數據;一旁的巡查員用無人機巡航,遇到異常警示,立即將畫面上傳至智慧管理平臺。如今,這套“人機協同”統防共治的河湖管護體系,成為天長市破解水生態傳統治理難題的好方法。
2024年3月,天長市創新推行全流域河湖第三方物業化管理新機制。通過公開招標,引入省內某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按效付費”模式,構建起“政府監管+市場運作”的管護體系,推進完成了從行政管護向市場化專業服務轉型。
據介紹,天長市搭建“一體化”管理框架,把該市428公里河道、638平方千米湖泊水面及灘涂納入分級分類治理,配套建立起“一日一簡報、一周一通報、一月一評議、一季一考核”的工作機制壓實責任。與此同時,將14項量化指標直接與管護費用掛鉤,把水質改善、問題處置效率等納入評分,實現“管護質效好獎勵、管護質效不達標整改”的良性競爭新局面。此外,該市還設立100萬元流域水質獎補資金,推行健全“曬水、議水、評水”長效機制,結合“雙(湖)河長”制定“一河(湖)一檔一策”。
2024年,天長市各級河(湖)長巡河(湖)超3.57萬次,清理垃圾2168噸,上報涉水事件1975件,處置率達100%,河岸、湖泊灘涂垃圾量逐年下降。治理成效轉化為巨大的發展動能。該市Ⅰ、Ⅱ類優質水比例達100%,5個省控及鎮(街道)交接斷面水質穩定達標Ⅱ類以上。近兩年,天長市投資10.25億元的市區內河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業企業集中區污水處理等工程同步聚力推進,生態“顏值”正轉化為發展紅利。
(范 明 周 輝 張曉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