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安徽新聞 > 正文

劃分五種風貌區,安徽鄉村保護將有“美學指南”

青磚黛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當徽派建筑的典雅邂逅現代生活的煙火氣,安徽鄉村正在醞釀一場蛻變。5月26日,記者從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安徽省鄉村風貌保護和提升導則(征集意見稿)》(下稱《導則》)公開征求意見,將于6月初結束。記者了解到,該文件為江淮大地的村落勾勒出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未來圖景。

破題:安徽鄉村要有“個性美”

安徽鄉村,自古便是山水人文交織的畫卷。皖南的徽派古宅、皖北的平原村落、沿江的水鄉風情……盡管如此,在時代變遷中,仍然會出現一些尷尬情況。“有些村子為了搞建設,把原本具有特色的老房子拆了,建起了樣式差不多的新樓房,結果村子沒了原本的味道,變得‘千村一面’。還有些地方,不顧鄉村實際,照搬城市的建設模式,把好好的鄉村搞得不倫不類。”研究中國美學的安徽農業大學教師、袁俊偉博士聊到這些總會痛心疾首。

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記者了解到,《導則》以“保護與提升”為核心,明確五大基本原則:整體保護延續格局、傳承文脈彰顯特色、時代特征綠色實用、村民參與因地制宜、依法依規長效管控。正如文件所言,“既要留住原汁原味的鄉愁記憶,也要體現新時代特色”。

記者了解到,在這份文件中,歷史與現實的對話隨處可見。例如,針對傳統村落,《導則》強調“保護建筑‘原真性’風貌特征”,修繕時需遵循“修舊如舊”原則,禁止隨意改變格局、立面。而新建建筑則需以本地傳統民居為原型,如皖北地區提煉“白墻、青磚、灰瓦、朱漆門窗”元素,皖南延續“粉墻黛瓦、馬頭墻”的經典風格。

解構:四要素重塑鄉村“肌理”

據悉,在《導則》中,鄉村風貌被拆解為“自然風貌、文化景觀、建筑風貌、村落環境”四大要素,猶如中醫的“望聞問切”,精準診斷鄉村建設的痛點。

在自然風貌上,就是要讓山水林田湖“活”起來。明確要求嚴禁破壞山體水系,推廣鄉土植物綠化,農田邊緣保留生態緩沖帶,梯田、水網等特色景觀需“原汁原味”留存。

在文化景觀上,也明確要求修繕祠堂、古橋等歷史構筑物,活化非遺傳承空間,節慶場所需兼具功能性與文化展示。

在建筑風貌上,要求新建農房須參照傳統樣式,禁用彩鋼頂、玻璃幕墻等違和材料,倡導“修舊如舊”,公共建筑需集中布局形成景觀中心。

在村落環境上,明確提出道路需順應地形,街巷保留傳統尺度,村莊入口避免“大牌坊”,鼓勵利用古樹、小橋等塑造鄉土標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微景觀”的打造:道路交叉口設置可識別地標,村入口利用古樹、小橋營造記憶點;公共廣場避免貪大求洋,用本土石材鋪裝,增設亭廊、健身設施,成為村民共享的“活力客廳”。甚至風電設施周邊,也被要求融入人文元素,促進旅游開發——這種全要素、多維度的設計,讓鄉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成為“可閱讀的風景”。

落地:五種風貌區各有“靈魂”

安徽地形南北迥異,文化多元。在這份長達41頁的《導則》中,創造性地將全省劃分為皖北、江淮、沿江、皖西、皖南五大風貌區,每個區域都有獨特的“靈魂關鍵詞”,首次為不同區域的鄉村劃出“造型指南”。

在阜陽、亳州等地皖北風貌區,“田園風光,厚重質樸”是關鍵詞。新建居民點時,提出要避免“兵營式”布局,利用小菜園、小果園靈活隔斷,營造“綠樹成行、綠帶成網”的平原綠化基底。如亳州民居敦實厚重、淮北民居方正對稱,今后將在新建農房中重現,屋頂不宜用彩鋼頂棚,墻面慎用大理石貼面,保持“質樸鄉土氣質”。

在為皖居中的合肥等江淮風貌區,“錯落有致,兼容并蓄”成為設計哲學。這些位于低山丘陵間的江淮村落,將以“環湖、依嶺、崗中布局”為特色。這里鼓勵建筑采用青磚灰瓦、硬山屋頂,院落保留“天井滲透”的空間格局。巢湖文化、三國文化等元素將通過民俗活動、公共空間展示融入鄉村生活,形成“兼容并蓄”的地域風貌。

蕪湖、馬鞍山等地沿江風貌區,“山水風韻,靈動秀雅”勾勒出長江岸線的詩意。由于沿江地區水網密布,未來村落將退讓生態空間,避免“貼水建房”。新建建筑需融合江南民居特點,白墻與灰瓦相映,屋頂挑檐寬大以應對濕潤氣候。水鄉庭院可引入水景,駁岸種植荷花蘆葦,再現“小橋流水人家”的靈動意境。

在皖西風貌區,“生態山村,內斂雋秀”呼應大別山紅色基因。今后大別山區的皖西鄉村,將突出“紅色基因”與自然生態的結合。記者看到,今后這些地方的村莊建設要求保護原有地貌,避免挖山推平,建筑延續徽派元素的同時,加入當地特色裝飾,如蓮花、卷草紋樣。村落周邊發展經濟林、特色苗木,實現景觀與產業的共贏。

而皖南風貌區的黃山、宣城等地,“山水徽韻,人文薈萃”繼續唱響主旋律。作為徽文化核心區,皖南鄉村的未來聚焦“山水徽韻”的極致呈現。馬頭墻、槽門、天井等經典元素將被精細化保護,新建建筑需在傳統基礎上創新。例如,屋頂可采用階梯型山墻,庭院降低圍墻高度,用藤本植物立體綠化,讓現代與古典在細節中交融。

展望:鄉村建設的“安徽樣本”

“此次征集意見就是‘開門問策’!”安徽省自然資源廳明確表示,對于公眾提出的科學合理的將予以充分吸納。

記者在《導則》中也看到,文件反復強調“村民參與”的重要性,從規劃編制到風貌管理,皆需“開門問策”。例如,在歷史建筑活化利用中,允許在結構安全前提下改造內部空間,增設展示功能;新建農房可參照《安徽省和美鄉村農房設計圖集》,但需結合村民實際需求調整。這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讓鄉村建設不再是單向的規劃,而是全民共創的家園復興。

同時,在長效管控上,《導則》構建了制度化的風貌管控體系:各地需制定地方性指引,建立多元化管護機制,探索科學化、系統化的實施路徑。例如,對于歷史建筑劃定保護范圍,新建建筑需審批屋頂形式與材料,水岸綠化禁用城市化的樹池路緣石……這些細則如同“隱形紅線”,既保障風貌統一,又為創新留出空間。

曾執筆完成省領導圈閱課題《皖北地區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開發研究》,主持、參與多項國家和省級課題的安徽大學副教授胡鳳表示,這份《導則》就像一份“美學指南”,其落地后,安徽鄉村正邁向“顯山露水、各美其美”的新篇章。未來的村莊,將是歷史與現代的對話場:傳統祠堂旁可能有嶄新的文化廣場,青磚農舍中藏著智能化的生活設施,風電設施與田園藝術景觀和諧共生。游客能在這里體驗“皖北趕集”的熱鬧、沿江水鄉的詩意、徽韻古村的靜謐,而村民則將在宜居宜業的環境中,書寫屬于自己的新時代鄉愁。

大皖新聞記者 袁星紅 周曄

責任編輯:金鑫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女人18毛片免费|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又大又湿又紧又大爽a视频| 免费在线视频a|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视频|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hd| youjizz国产| 奇米视频888|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欧美性生恔XXXXXDDDD|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香蕉| 韩剧学生的妈妈|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www.午夜精品|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 青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 丁香六月综合网| 污片在线观看网站| 啊灬老师灬老师灬别停灬用力|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内一级一级毛片a免费|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久久网| 浮力影院欧美三级日本三级|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青青草偷拍视频|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99re5在线精品视频热线| 小小的日本乱码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黄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高清影院在线欧美人色|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99久久免费观看| 好吊妞在线新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