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5月14日8版)
近年來,滁州市瑯琊區遵陽街道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導向,堅持黨建引領,立足轄區歷史文化資源,堅持做好“一座滁陽城,千年滁州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理念當先,厚植為民服務根基。該街道黨工委打造“滁州有讓·奠枕無憂”特色黨建品牌。奠枕源于奠枕樓,是滁州歷史名樓,為南宋辛棄疾在滁州所建,“奠枕”者,安枕也,表達了滁州人渴望天下太平、高枕無憂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該街道構建“奠枕無憂”黨建聯合體,吸納轄區多元主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累計辦成200余件,并依托奠枕樓“為民解憂”精神,以“紅風箏青年志愿服務隊”為班底,設立“奠枕先鋒隊”,組織黨員認領“基層治理類”“民生服務類”項目,組織“新業態群體結對幫扶”,共結成4個對子,開展“紅色代辦”行動,服務100余人次,滿意率達96%。
方法為徑,“五微五治”夯實治理路徑。該街道黨工委深挖辛棄疾“寬政安民、務實興滁”的治理智慧,以“滁州有讓”為品牌引領,創新實施“五微五治”工作法,推動基層治理從“單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躍升,以“微行動”強化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累計收集建議74條、解決問題60余個;以“微服務”激活矛盾調解“法治”效能,累計開展志愿服務100余次,解決急難愁盼事項140余件。以“微劇場”厚植文明教化“德治”底蘊,先后開展教育活動20余場,覆蓋群眾5000余人;以“微協商”激發居民自治活力,化解小區加裝電梯矛盾、飛線充電糾紛等棘手問題100余起;以“微平臺”賦能數字“智治”轉型,實現線上網格巡查、人員走訪、事件上報等事項400多次。
成效為果,書寫幸福民生答卷。憑借“奠枕無憂”工作理念與“五微五治”的工作方式,政府與群眾間搭建起緊密溝通、協同發展的橋梁,有力推動了區域和諧發展。今年以來,該街道成功舉辦元宵節特色活動、青創未來青年創業大賽等活動,吸引大量市民參與,同時與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深度合作,引入高校人才與創新資源,為街區新興業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特色商鋪蓬勃興起。章益故居、“陽明空間”紅色驛站等一批具有鮮明遵陽特色的紅色陣地充分發揮作用。街道以此為依托,開辟“紅色陣地”“銀齡講堂”“青苗培育”三大課堂,定期開展紅色文化宣講、便民服務培訓等活動。群眾在耳濡目染中,積極投身街道建設,主動參與環境整治、文明勸導等志愿行動,推動“一座滁陽城,千年滁州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持續夯實幸福民生根基。
(孫寶俊 王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