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4月10日8版)
曾幾何時,“化工”二字令公眾談虎色變,“危險品”“污染源”成了行業代名詞。然而走進定遠鹽化工業園,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現代化廠房與蔥郁綠植相映成趣,智能監測設備閃爍科技之光,往來車輛交織出勃勃生機,傳統化工園區正以科技創新重塑新面貌。
在安徽金軒科技有限公司,冷卻塔高聳入云,滿載農林廢棄物的貨車有序卸料。秸稈、樹皮等經過加工后通過智能輸料系統送入生物質鍋爐,燃燒產生的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綠色電力源源不斷并入電網。“公司長期堅持自主創新,通過不斷技改,將農林廢棄物‘變廢為寶’,日處理生物質2000余噸,產電超100萬千瓦時。”公司副總經理羅道兵告訴記者,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金軒科技深耕“生物+化學”領域,一期已建成2臺生物質鍋爐及30兆瓦發電機組,年產1萬噸糠醛、8萬噸氯化亞砜、4500噸佳樂麝香溶液項目等生產線高效運轉,去年實現產值13億元。
“目前總投資近百億元的二期60萬噸硫磺制酸項目加速推進,投產后預計實現綜合產值120億元,利稅12億元,全力打造精細化學品和食品原料產業基地。”羅道兵對企業未來發展滿懷憧憬。
“科技創新如同催化劑,加速著這片土地的價值裂變。”定遠經濟開發區(定遠鹽化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王亞周表示,園區通過培育創新主體、搭建平臺、強化政策支持,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實現傳統工業“智變”到“質變”的跨越。目前園區已集聚規模以上企業116家,2024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20.17億元,同比增長8%,科技創新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從“制造”到“智造”,從“污染”到“綠色”,定遠鹽化工業園以科技創新為抓手,走出了一條傳統化工產業提質增效的綠色發展之路,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生動范例。隨著一項項科技和產品的創新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一個個像金軒科技這樣的企業,組成了定遠鹽化工業園蒸蒸日上、踏實向前的發展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