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2025年3月,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定遠縣江巷灌區工程現場一片繁忙。這一覆蓋皖蘇兩省1022平方公里、惠及近50萬城鄉居民的大型灌區項目,承載著保障90余萬畝耕地灌溉用水的重任,更是安徽省“千億斤江淮糧倉”戰略的核心工程。然而,作為建設主體的某公司,卻在項目啟動初期面臨多重挑戰。
該企業作為2023年新成立的項目公司,尚未形成經營性現金流,難以通過傳統貸款模式獲取大額資金支持。但項目前期需緊急籌措6.25億元,用于設備采購、物資儲備及高鐵交叉段施工。尤其是合新鐵路工程,必須趕在2025年7月高鐵聯調聯試前完工,工期緊、任務重,資金需求高度集中。若無法及時解決融資問題,不僅影響高鐵工程進度,更將直接延誤春耕前水利設施的建成,威脅90萬畝耕地的灌溉保障。此外,項目資金需覆蓋設備預購、物資儲備、征遷安置、鐵路交叉施工等多個環節,傳統貸款模式難以靈活匹配多元化用途。春耕前的3月至4月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黃金窗口期”,資金審批若按常規流程耗時過長,將錯過施工關鍵節點,導致農田灌溉系統無法在春耕季投入使用。
針對企業痛點,建設銀行滁州分行打破傳統授信限制,在傳統授信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為其量身定制5億元固定資產貸款方案。首先,通過另一家有限公司全額擔保,解決新公司融資缺乏抵押物的難題;其次,擴大資金使用范圍,允許貸款靈活用于設備預購、物資儲備、征遷安置等全鏈條需求,確保每一筆錢精準流向工程關鍵環節;最后,開辟綠色審批通道,通過跨層級協同、容缺受理等機制,將審批時限壓縮至20個工作日內,保障資金在春耕建設期前到位。
隨著建行資金的快速落地,江巷灌區工程得以全力推進。穿合新鐵路段施工已進入沖刺階段,確保2025年7月前完工,避免高鐵聯調延誤;春耕前完成的核心水利設施,將直接改善78萬畝耕地的灌溉條件,為2025年春耕季的播種供水提供堅實保障。該融資為“千億斤江淮糧倉”戰略注入金融“活水”,讓50萬城鄉居民早日受益于灌區建成后的長效福祉。
眼下,江淮平原的田野間正孕育著新一年的希望,而建行滁州分行的創新實踐,恰似一場“及時雨”,潤澤了土地,更澆灌出鄉村振興的豐碩未來。 (侯旭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