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3月26日4版)
地處全椒縣西北部的西王鎮東張村,曾是四縣交界的“發展洼地”。因地處偏遠,產業薄弱、基礎落后,七成青壯年外出務工。2021年,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的春風吹到這里。當地政府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發起攻堅行動,為村莊建設按下快進鍵。
如今走進東張村,紅瓦白墻的民居依勢而建,柏油路蜿蜒如練,公共交通方便快捷,金黃的油菜花與蔥郁的山核桃林交織,勾勒出詩意田園畫卷。誰能想到,幾年前這里還是旱廁異味彌漫、廢棄豬圈擠占巷道、雨天泥濘難行的“臟亂差”景象。
為打破僵局,鎮村兩級干部挨家挨戶走訪,用一場場“板凳會議”將修路、清淤、建停車場的美好規劃說到了村民心坎上。
改造中處處可見巧思:4米寬的村道預留農機通行空間,停車場兼具健身廣場。針對村民反映“城市式綠化不實用”的問題,村“兩委”在道路兩側、水塘周邊栽種木樨、山核桃等鄉土植物,既節省80%綠化成本,又營造出“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的景觀。村內閑置空地被劃為小菜園,由村民認領種植,既美化環境又豐富餐桌。這些“接地氣”的改造,讓傳統村落煥發新生機。
“現在自家院子種菜養花,城里親戚來了就舍不得走!”村民趙圣文感慨。
環境改善激活了發展動能。“過去年輕人都往城里跑,現在家門口就能掙大錢!”西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吳瓊告訴記者,當地政府帶領村民探索“抱團發展”模式,讓沉睡的土地煥發新生。
富硒大米聯姻科研機構,稻蝦連作、金絲皇菊等特色產業遍地開花,非遺美食搭上電商快車……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和就業,全鎮9個村集體收入均突破50萬元,其中2個超百萬元。
當城市與田園在此相擁,生態與經濟在此共振,曾經的“空心村”正蝶變為“創業園”。村口墻繪上“有了東張,何必西望”的題字,不僅是這個皖東小村的自信宣言,更是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