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報》3月6日報道
全國人大代表吳勁:加快打造長三角吸引人才的集聚地
“近年來,滁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保持穩中奮進的良好勢頭。這與我們大力招才引智、強化人才支撐、厚植創新動能密不可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委書記吳勁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國際商報采訪時說。
近三年,安徽省滁州市共引進院士和博士等高層次人才近1600名、大學生9萬多名,全市人才資源總量突破90萬,連續3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2024年首次入圍“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強”。
“必須聚焦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推進技術創新和人才引育,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吳勁舉例介紹說,鳳陽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石英砂資源從一粒“砂”到一片玻璃再到一塊光伏板,逐漸形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2024年集群營業收入345億元。
在此過程中,鳳陽縣把人才引育作為關鍵支撐,通過設立首席專家、聘請技術顧問、開展項目合作等方式靈活引進硅基產業國家級領軍人才7名、高層次人才47名;通過開設“定制班”“冠名班”幫助39家企業精準培養急需技能人才4000余名。龍頭企業鳳陽南玻新能源成立30多人的攻關團隊,攻克玻璃表面涂層等應用型技術難題,每年為公司節約成本1800萬元。
“我們將認真貫徹安徽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實‘人才興皖’工程部署,縱深推進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持續優化人才政策和服務體系,推動滁州人才工作再上新臺階,加快打造長三角吸引人才的集聚地。”吳勁表示,今年,滁州市將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練就“識才的慧眼”,推動人才機制更加健全;二是創新“聚才的良方”,推動產才融合更加深入;三是拓寬“用才的路徑”,推動作用發揮更加充分;四是釋放“愛才的誠意”,推動服務保障更加優化。
“我們將突出用人主體地位,把人才計劃推薦權交給用人主體,對重點人才集聚企業采用項目配額制;積極參與省江淮英才計劃,常態化開展‘人才滁州行’‘千企百校行’等活動。”吳勁舉例介紹,緊扣“8+3”新興產業鏈發展,靶向集聚產業急需高精尖缺人才;深化“校企雙聘”,持續遴選一批高校專家教授擔任企業“科技副總”,從重點產業龍頭企業遴選一批高層次人才擔任在滁高校“產業教授”;持續深化人才政策“四即四享”改革,完善“一卡一網一窗口”服務體系;積極接入DeepSeek大模型等新技術,深度賦能滁州數字人才平臺,打造數智化人才服務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