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5年2月27日5版)
“一個月左右的寶寶,每3個小時喂一次奶,水溫控制在45℃左右。”喂完了奶,宋金艮將寶寶貼肩抱起,手掌在其背部上下輕拍,動作專業又嫻熟。
談起從事月嫂工作,39歲的宋金艮坦言自己也沒想到。早些年,她打過零工也開過店,忙忙碌碌卻沒掙到錢。后來,她報名參加了滁州市人社局組織的母嬰護理以及育嬰方面的就業技能培訓,畢業后在母嬰行業一干就是4年。“現在收入高了,日子好了,也讓我找到了自身價值。”看著在自己的幫助下,一個個寶寶健康成長,一名名新手媽媽安心度過月子期,宋金艮十分欣慰。
從一竅不通到熟練掌握,從“會一技”到“長一技”,宋金艮的人生轉折是當地持續強化技能人才隊伍培育、大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成果。近年來,滁州市把技能強市、技能富民作為基礎性、戰略性民生工程,以寬廣視野、扎實舉措,在能力培養、職業發展、地位提升等方面架梯子、搭臺子、鋪路子,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勞動者通過提升技能端穩“技術碗”,吃上“手藝飯”,彰顯個人價值。
“多一門技能,就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家住來安縣的韓必紅對此深有體會。此前,韓必紅一直在外地從事西點烘焙工作。看到家鄉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她毅然回到家鄉,加入“盼盼食品”,走上面包制作工的崗位。剛入職她就因為有技術、有經驗得到企業重用。
“工作中也曾遇到瓶頸,好在公司經常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等級認定,幫助我們提升技能水平。”憑借著扎實的技能基礎、勤懇的工作態度,外加高級工職業技能證書的加持,韓必紅在工作中如魚得水。
企業技能人才一頭聯系著產業發展,一頭牽動著科創競爭,是企業創新、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深諳此理的滁州市多措并舉培育厚植沃土,助力企業育“工”成“匠”,讓人才培育和產業發展同頻共振。該市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能人才評價工作機制,最大限度激發企業在人力資源開發和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用好“補貼資金”政策,簡化辦理流程,將培訓資金直補企業、培訓機構和技能人才,鼓勵他們自主提升就業技能水平。通過“賽訓結合、賽學互促”,弘揚“工匠精神”,2024年助力1620人晉升高級工、426人晉升技師。
“目前,全市技能人才已超26萬人。去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5005人次,同比增長115.3%;組織農民工技能培訓18720人次,同比增長128.5%。”滁州市人社局局長汪國玲告訴記者,該市以創新開展技能競賽、技能培訓、技工教育、技能評價等為關鍵點,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激發廣大勞動者崇尚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熱情,倡導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下一步,將持續搭建特色培訓平臺,不斷細化和落實技能人才政策,持續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環境,努力形成推動廣大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不斷成長并大量涌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