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召開‘新春第一會’后,市科技局隨即召開專題會議,第一時間傳達學習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成東表示,該局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錨定“科學技術打頭陣”“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走在前列”目標,持續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手法打法,全力以赴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
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建設重點創新平臺,立足產業需求,支持龍頭企業牽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金融機構等共同建設產業創新研究院,提升企業源頭創新能力。強化有組織的科研,重點摸排全市重點領域“最緊急、最緊迫”的技術難題,聚焦關鍵“卡點”,建立項目培育庫;主動謀劃布局“原創性顛覆性技術攻關”“概念驗證、中試平臺建設和重大應用示范”等重大科技項目。集聚企業創新要素,綜合采取“揭榜掛帥”“擇優(定向)委托”等方式,積極探索“業主制”“主審制”“軍令狀”等新興組織模式,發揮高校院所在科學研究、企業在技術研發上的優勢,開展產學研持續深度合作,解決“卡脖子”難題。
營造高水平創新生態。合作共建高校院所平臺,深化與中科大、南工大、南農大等高校院所的緊密型合作,聯合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培育創建省級特色產業創新研究院、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謀劃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概念驗證中心,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米”和“最后一公里”,為推動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撐。
持續開展校(企、事業)單位產學研合作項目。持續培育高質量創新主體,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建立科技型企業培育庫,聚焦產業鏈頭部企業,針對科技企業的成長特點和階段需求,推動針對性、個性化培育扶持政策,推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科技企業發展格局。
建立高效能創新體系。深化區域科技合作,聯合開展重大科技攻關,推進科技資源共建共享,發揮“雙創券”作用,借力長三角優質科技服務資源,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加大創新體系、政策宣傳,讓科技中小企業低成本獲取創新資源;籌劃好科交會、雙創匯、創新創業大賽等重大活動。用好金融源頭活水,充分發揮科技財政資金撬動作用,持續深化與科技企業、高端風投創投等金融機構的聯動合作,完善以“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為核心的科技金融產品和引導政策,打造符合科技企業成長特點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鏈條。培育壯大未來產業,面向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等未來產業重點領域,組織企業開展攻關,加快形成科技成果。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充分發揮現有未來產業創新平臺作用,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育;聚焦人工智能等特色場景,挖掘、開放更多場景應用機會,吸引創新創業團隊來滁州開展首用首試,轉化落地新項目,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周成東表示,2025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社會研發投入突破百億元,新增省級創新平臺20家以上,力爭全年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及增量均保持全省前三,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0個,備案產學研合作項目100項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