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村舍麥田、流水人家,環抱江巷水庫、池河穿鎮而過……來到定遠縣連江鎮,隨處都能感受傳統鄉村田園的寧靜與美麗,入住湖畔民宿,體驗閑適生活,感受歸園田居的浪漫,漫步在水庫彩虹道上,隨時可“與花鳥共憂樂、同皓月共翩斑”。極目遠眺,水庫湖面生機勃勃,多種珍稀鳥類優雅游弋,在陽光映照下,水面波光粼粼。
在時代的浪潮中,鄉村猶如一首悠揚的田園詩,承載著無數人的鄉愁與牽掛。當下,人居環境整治正成為連江鎮改寫這首田園詩的靈動筆觸,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規劃“領航”,改造“掌舵”,村居環境日新月異
怎樣建設美麗鄉村?如何將生態優勢最大化利用并有效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城市讓鄉村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向往”的美好圖景如何變成現實?如今的連江鎮,正用行動回答著。據了解,該鎮路陳村倪西組分布在該鎮主干道通往江巷水庫風景區的必經之路,也是發展江巷湖文旅產業的突破口。立足鎮域文旅融合發展格局,該鎮便從此路著手,秉持著“以舊改舊、保留鄉村風貌”的理念,堅持“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的原則,依托原有布局和資源優勢,打造集農耕主題樂園和特色騎行村落于一體的新時代鄉村文旅路徑,充分將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化元素有機結合,推動傳統村組宜居性改造。由該村組的村民共同商議“讓塊地、建公園、引人流、共致富”,而打造建設的“兩眾”公園,已然成為路陳村“開放的村史館”,蘊含著濃濃的鄉情、鄉俗、鄉韻,讓鄉村在保留原有韻味的同時,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
“現在,咱們路陳村變化真大,要不是我家門口這塊小菜田還在,差點就找不到家了!”12月28日,該鎮路陳村倪西組常年在外務工的村民倪仁果回家后激動地說。
如今,干凈整潔的道路、新墻黛瓦的民居、梧桐樹沿路而植、農耕樂園和騎行彩虹道點綴其中、鄉親們臉上滿意的笑容,無一不在呈現著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帶來的美麗蛻變。
小積分發揮大作用,實現“一時美”向“時時美”的轉變
鄉居環境的整治、環境質量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看得見的是美景,看不見的是治理。為了持續性推動人居環境整治走深、走實,連江鎮全面發動干群齊上陣。
一大早,家住連江鎮連江村的村民竇開甫就起來清掃自家庭院及門前道路上的雜物了,因為今天村里的信用超市上新,有新鮮的小干魚和鴨爪上架,他要用“美麗庭院”獲取信用積分、兌換小干魚和鴨爪,中午配著飯蒸。
“信用超市建立后,‘小積分’激發了基層治理的‘大合力’。通過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矛盾糾紛化解、人居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活動中來,再將各村土特產與信用積分兌換機制相結合,現在鄉親們都爭著攢積分,群眾參與村莊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提高,文明素養也在持續提升。”連江鎮有關負責人說。
走進連江鎮環江巷湖風景騎行道、村頭巷尾,隨處可見由鎮網格干部、志愿者、村“兩委”干部、村民組成的人居環境“靚化”隊伍,按照以“點”成線、以“線”帶面的工作思路,細化分解到路、到點,對各類垃圾、堆積物等進行分類、清理,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行動,助力村潔、路凈、環境美。
利用信用積分兌換機制,該鎮凝聚起各方合力,讓干部從過去“袖手看”的旁觀者,轉變成了“動手干”的參與者,讓群眾從以前的“推著干”,到如今的“爭著干”“比著干”,構建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如此匯聚眾力,持續推進,方能讓鄉村既有“顏值”,更具內涵,美景常駐。
客棧、展館齊助力,“鄉村新顏”解鎖“美麗經濟”密碼
村由業興、民以業富。曾經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村落,如今以嶄新的“容顏”示人,“美麗經濟”花開四野,江巷湖客棧與生物多樣性展館交相輝映,成為這場蝶變的生動注腳。沿著連江鎮環江巷湖風景騎行道一路向西,來到該鎮郭集村,錯落有致、青瓦白墻的移民小區映入眼簾,旁邊便是擁有同樣建筑風格的連江湖客棧以及江巷水庫生物多樣性展館。該鎮依托現有設施引進江巷湖畔酒店、鄉村咖啡館、步道風景觀光公司等多種農文旅業態,將鄉村美景、傳統文化與自然景觀等資源有機結合,并策劃環江巷湖健步走、騎行比賽、攝影展等一系列活動,不斷探索鄉村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徑。
參加活動的游客來到江巷湖畔,清晨在鳥鳴中醒來,推窗即見如畫湖景,在露臺上喝一口咖啡賞白鷺起舞,吃一口鄉親的農家美食,閑時在展館中感受鄉村的歷史變遷和深厚底蘊,這些獨特體驗不僅讓游客得到身心的放松,更是鄉村記憶、農耕文化的傳播窗口,用多種形式讓來客觸摸到連江的文化內核。
“連江湖客棧和生物多樣性展館建成后,來的游客多了,有十幾個崗位面向我村群眾招聘,也有人愿意在家門口開農家樂、雜貨店。帶動了我村超過20人選擇家門口就業或創業,現在鄉親們都熱情高漲,期待著更多的游客來體驗連江的美景、品嘗本地的特色美食。”該村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連江鎮扎實推進村容村貌蝶變、人居環境改善、基層治理高效、文旅融合增收等,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綠水村莊的底蘊,彰顯著鄉村振興的詩意畫卷、蕩漾著鄉愁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