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兩會可能出現的熱詞有哪些?”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內,輸入這個問題,會得到怎樣的答案?“新質生產力、促消費、就業創業……”AI仿佛會讀心術,成功切中了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
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代表委員們有了更為高效的“工作助手”,然而,鼠標代替不了“走街串巷”、AI代替不了“望聞問切”,深入一線察實情、多方調研獻良策,讓“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始終是代表委員沉甸甸的職責和使命。
“察實情”就要“腳沾泥土”。在代表委員的公文包里,記者看到,一摞摞的材料上記著密密麻麻的筆記。與代表委員們交流,更能充分感受他們“貼地行走,腳沾泥土”——省人大代表謝琳駕駛貨車34年,她的駕駛室成為流動的社情民意收集點;省政協委員寧井銘的身影出現在教室、茶園、實驗室和加工車間,他把專業特長與委員履職相結合,圍繞安徽茶葉產業化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多份高質量提案。
“腳沾泥土”方能“心中有譜”。記者詢問多名代表委員,“建議從哪來?”大家的回答可以概括為兩個字——調研。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通過客觀、科學、有效的調查,傾聽真實聲音,了解真實情況,才能找準問題癥結。
“心中有譜”才能“給出真招”。“建議各級政府將‘教聯體’建設列入部門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政策力度,引導和支持重點領域制造業提升核心檢測能力”“建議提升校企合作平臺區域化、國際化水平”……代表委員們經過深入調研帶來的議案提案,為高質量發展獻策,為幸福生活建言,推動相關領域的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用好新興技術,摸清“急難愁盼”,尋得“良方妙藥”,化解“問題癥結”,我們期待,更多好議案好提案助力安徽的明天更美好!
■ 何珂